爆炸問題源自電池設計
SAMSUNG 今日在首爾正式公佈早前多宗 Galaxy Note7 起火爆炸事故的原因,調查報告指出, Note7 爆炸事故主要是由於負極板受到壓迫所致,同時兩極的接片的接合的製造過程中造成缺陷,導致出現熱失控的問題, SAMSUNG 亦承認未能在 Note7 發布之前發現並證實電池設計及製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感歉意並為此需要負上責任。
SAMSUNG 今天在韓國首爾就 Note7 事件召開發布會,由 SAMSUNG 電子無線事業部總裁 KohDong-jin 高東真詳細講解 Note7 整個調查的過程及結果,為了找出 Note7 的事故原因, SAMSUNG 過去數個月作出深入調查,在過程中特別由源頭上進行了全面而深度的調查,檢測內容不僅包括硬件、軟件等產品本身,還包括各階段質量驗證和生產物流以及倉儲等所有的流程。
為了徹底查明事故原因, SAMSUNG 通過充電及放電測試再現產品的燒損現象,亦有觀察類似事故會否與快速充電方式有所關聯,同時更有針對防水功能、虹膜識別功能、官方及第三方應用耗電等進行測試,並在驗證、生產、物流等其他過程進行全面調查。
在以上所有測試當中 SAMSUNG 未發現異常現像或事故的關聯性,故此只能在模擬用家發生的燒損現象再作調查, SAMSUNG 投入 700 多位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在過去多個月對 20 萬部的整機和 3 萬隻以上的電池做了測試,在模擬用戶實際使用環境下對 Note 7 整機和電池進行充電、放電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整機及電池都出現了相近比例的燒損現象,因此 SAMSUNG 證實屬為電池部份出現問題導致爆炸。
SAMSUNG 特別在發生燒損的兩款回收電池進行精密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兩款回收的電池出現不同的燒損情況,第一款電池的卷芯上端的角落均出現擠壓現象,分析出燒損事故主要是由於負極板受到壓迫所致,而負極端錯誤的位置等其他因素也提高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至於第二款電池的事故的源頭由於接觸正極端的負極板上發現銅箔熔化的現象,主因為超聲波焊接正極材料過程中產生的焊接毛刺引發電池內部的短路,過大的焊接毛刺容易穿破絕緣膠帶和隔離膜接觸到負極材料引起短路現象,甚至一部分電池還發現沒有使用絕緣膠帶。
SAMSUNG 亦分別委託 UL 美國保險商實驗室、 Exponent 實驗室及德國萊茵 TUVRheinland 集團以第三方機構身分獨立展開調查, UL 就不同的電池作出分析,結果顯示問題涉及在右上角處的變形,在隔離膜角落區域反複變薄產生了更大的缺陷,另外在兩極接片的接合製造過程中造成的缺陷,導致發生熱失控的問題,陽極和陰極的接合損傷問題是一個內部的缺陷,損傷的情況是和接合有關聯的,電池內部的壓力過高,接合點一直擠壓到的陰極板,最終因陽極板及反方向的陰極板的接合造成短路發生。
Exponent 的報告則指出,由於接合工藝問題造成比較尖銳的突起,在充電、放電的時候極板的正常膨脹和收縮造成了結合部的突起的問題更為嚴重,一直穿透到陰極板,同時陽極板和陰極板以銅方式整合的時候造成短路。至於 TUVRheinland 則針對檢測 SAMSUNG 電池、 EB 、 BG 、 935AVA 五安全的影響,對裝配線上的電池樣品進行測試,結論得出 SAMSUNG 在越南手機的裝配線、韓國主要的供應及工作站的工作現場的檢查,未有任何軟弱點或者可能影響電池完整性的明顯威脅。
KohDong-jin 亦提及到 Galaxy Note 7 在策劃階段時,希望將大容量電池作為最主要的產品賣點,因此 Note 7 較上一代在電池容量更進取提升至 3500 mA ,最終在產品上市前未能夠驗證電池設計及製造工藝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今次的嚴重事故深感痛心。
KohDong-jin 續表示 SAMSUNG 已吸取今次教訓,日後定必將產品品質及產品安全置於首位,為了能夠挽回 Note7 給用家帶來的失望和不安,新一代的 Galaxy S8 行動裝置及將來推出的產品中實施綜合防範措施,在研發生產及品控等所有流程的管理加倍提高,全新 Galaxy S8 尚未碓定推出日期,並表明不會在 2017 MWC 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