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零噪音、被動散熱
ASUS GeForce GT 1030 HTPC 版本
文: John Lam / 評測中心


ASUS 推出全新 GeForce GT 1030 HTPC 版本繪圖卡,採用全新「 GP108-300 」繪圖核心、內建 2GB GDDR5 記憶體,配搭 Dual Slot 巨型鋁散熱器提供 0dB 完全靜音效熱效果,成為 HTPC 玩家構建靜音系統的理想選擇。



ASUS GT1030-SL-2GB-BRK 繪圖卡

 

GT1030

 

ASUS 針對 HTPC 市場推出全新「 GeForce GT 1030 」靜音版本,型號為「 GT1030-SL-2GB-BRK 」,採用 Low Profile 設計、尺寸僅 16.7cm x 5.5cm x 3.5cm ,卡身細少能滿足細機箱對繪圖卡的尺寸限制。

 

繪圖卡最高功耗僅 30W ,因此無需使用外接 PCIe 電源,議電源供應器亦只需 300W ,對於系統升級消費者來說,更新繪圖卡並不需要顧慮機箱散熱、電源供應器等問題。

 

GT1030

ASUS GT1030-SL-2GB-BRK 卡長與 Mini-ITX 主機板相約

 

由於全新「 GP108-300 」繪圖核心發熱量不大, ASUS GT1030-SL-2GB-BRK 採用 Dual Slot 巨型鋁散熱器,被動式散熱無需風扇輔助,達成 0dB 靜音冷卻運作,滿足 HTPC 玩家們對打造靜音系統的訴求。

 

GT1030

 

拆下散熱器後,可以看到 ASUS GT1030-SL-2GB-BRK 繪圖卡採用了非公板設計,沿用 1+1 相位供電設計,但用料卻有提升,改用 TRIO 超合金電感相較一般電感,減少雜聲出現達 2X , MOSFET 升級至 2 上 2 下設計,採用台系 UBIQ2 顆 M3054M + 2 顆 M3056M ,轉換效率提升並減少廢熱產生。

 

100% 全自動制程技術生產,排除人手插件過程所需,結合 SMT 頂級用料並設定一套全新的品質標準,全自動制程技術可確保繪圖卡品質一致性,有效提升產品性能及耐用性。全新制程更環保,不但消除有害的化學物質,而且生產時所需耗電量降低了一半。

 

GT1030

 

採用全新「 GP108-300 」繪圖核心,擁有 384 個 CUDA Cores 、 24 個 Texture Units 及 8 個 ROP 單元,受惠於 14nm LPP 制程及 VLSI 超大型積體電路優化, GPU 核心時脈得以大幅提升, Base Clock 為 1,228MHz , Boost Clock 為 1,468MHz ,加上 GPU Boost 3 技術,最高時脈可達 1.78GHz 。

 

支援 64Bit 記憶體介面,卡載 2 顆 Micron MT51J256M32HF-70 GDDR5 記憶體顆粒,單顆容量為 8Gb , VDD/VDDQ 為 1.35V ,在 QDR 技術下其傳輸時脈為 6Gbps ,在 64bit 記憶體介面下記憶體頻寬高達 48GB/s 。

 

GT1030GT1030

( 左 ) NVIDIA GP108-300 繪圖核心 ( 右 ) Micron GDDR5 記憶體顆粒

GT1030

改用 TRIO 超合金電感、 2 上 2 下 MOSFET 設計

 

影像輸出方面, GeForce GT 1030 繪圖卡提供了 1 組 Dual-Link DVI 及 1 組 HDMI 2.0b ,支援 4096 x 2160 @ 60Hz (4K) 解析度,可同時支援 2 組 4K 顯示屏輸出,支援 HDMI 2.0b 規格能提供完整的 4K @ 60Hz " 444 " RGB Pixels 輸出,令畫質進一步提升。

 

GT1030

Dual-Link DVI 及 HDMI 2.0b 輸出介面

 

效能測試︰

 

GT1030GT1030

 

ASUS GT1030-SL-2GB-BRK 繪圖卡預設時脈與公板相同, Base Clock 為 1,228MHz 、 Boost Clock 為 1,468MHz ,加上 GPU Boost 3 技術令 GPU 可運作於最高達 1,785MHz 。

 

GT1030

 

採用被動式散熱設計,在 GPU 閒置時溫度只有 29°C ,採用 Furmark 進行 1 完全負載測試, 20 分鐘後最高溫度亦只有 49°C ,負載 1 小時溫度亦只有 63°C ,散熱表現令人滿意。

 

GT1030

 

GT1030

 

ASUS GT1030-SL-2GB-BRK 繪圖卡

售價︰ HK$650   查詢︰ 3582-4770 (ASUS Hong Kong)

文: John Lam/評測中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