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1
New Idea , Do Special
NVIDIA CEO 黃仁勳專訪
文: John Lam / 美國聖荷西報導


一直帶領著 NVIDIA 前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 IC 設計公司,黃仁勳被喻為矽谷最成功的華人 CEO ,面對 Intel 、 AMD 平台化策略,未來處理器與繪圖核心整合,他有何說法 ? GPU 市場能否繼續大幅成長, Intel Larrabee 會否成為 NVIDIA 的攔路虎,他會否懼怕 ? 除了現有產品線外,他會否開拓其他新線路或進軍 x86 處理器市場 ?



記者:

 

Jen-Hsun 你好 !! 最近你在忙什麼呢 ?

 

Jen-Hsun :

 

Welcome to NVISION ,希望你會享受這個活動,最近除了忙著 NVISION 08 大會外,就是去了北京看奧運開幕典禮,真的非常精彩、令人難以置信的的表演,數萬名表演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感,充滿著視覺效果,在現場看讓令人感動萬分。

 

記者:

 

不少人認為 GPU 市場已十分成熟,進一步成長空間狹窄,你認為未來 NVIDIA 仍可以像過去十季營收表現般,出現大幅成長 ?

 

Jen-Hsun :

 

視覺應用越來越廣泛, GPU 已經不再限於 3D 遊戲領域,以 Video Production 為例,以往這些都是非常高階、專業的應用,或是電視台的專利, NVIDIA 在這個領域已擁有優秀的解決方式,例如我在 NVISION 首天 Keynote 中所提及的 SportVision 電視播系統,不少大形的運動節目制作,甚至是這次北京奧運所採用的所有視覺系列,均是採用 NVIDIA 的 GPU 技術。

 

在這些專業領域, NVIDIA 已擁有不可取代的領域地位,然而 NVIDIA 的理想是把這些專業 Video Production 應用帶到廣大的主流的市場,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NVIDIA 正與不少軟體廠商合作,包括 Adobe 、 Apple 及 Microsoft 等,把影像處理應用可以普及至廣大的主流市場,而且將會是個十分龐大的市場。

 

因為不少用家均享受 Video ,就如我現在拍攝相片與其他人分享,但有別於 Photo Editing , Video Production 過去被認為是非常複雜,而且需要大量運算時間,令不少用家卻步,但其實這是可以「超級」快速的。

 

而 GPU 可以讓 Video Production 像使用遊戲軟件一樣,十分快速甚至是實時處理,這個將會是未來重要的市場,加上數位攝錄機已十分普及,它可以把你的生活點滴紀錄下來,現時已有不少網站提供視像分享服務,網站應用視頻亦十分之普通, Youtube 正好是一個例子,而透過強大的 GPU 運算能力, NVIDIA 為這個世界帶來令人驚異的 Video Production 效能,這時你現在所不能理解的。

 

 

就如當年 NVIDIA 把高效能 3D 遊戲帶給世界,但這個世界卻並不明白,怎會有如此高效能,而我們將會像當年進行 3D 遊戲革命般,讓世界感受到什麼是高效能的 Video Production 運算。

 

除了之外,我認為 3D 虛擬社區亦是未來 GPU 的重大商機,現時 3D 虛擬社區使用正在急速增長中,而 NVIDIA 正在等待這些 3D 虛擬社區公司成長並為他們提供協助,它就像現時的 Facebook 一樣,未來將會有大量的網絡使用者使用 3D 虛擬社區,與朋友交流、分享生活點滴。

 

而 3D 虛擬社區與舊有 2D 平台相比, 3D 虛擬社區擁有更真實的視覺體驗,將會是未來 Internet 的使用方向,就如我昨日開幕演講所介紹,由韓國軟件公司開發的 3D 虛擬社區一樣,這些十分真實的虛擬環境,其實都需要 GPU 進行運算。

 

未來 GPU 應用並不會只局限於 3D 遊戲,正如我們舉辦 NVISION 的目的,並不只要向世人說明,而是要向世人展示 GPU 的威力,我們的 GPU 可以做到什麼,在數年之前我們展示 Google Earth ,它運用視覺運算技術,讓我們可以一覽世界,所有人都喜愛使用,現時已擁有超過四億次下載,以上的例証可証明 GPU 應用正不斷擴大中, GPU 市場仍會有成長發展空間。

 

記者:

 

Intel 與 AMD 未來將會把北橋晶片功能,其中更包括繪圖核心放置於 CPU 內,由於 NVIDIA 並沒有自家的處理器,作為 NVIDIA CEO ,你如何應付 CPU 與 GPU 整合的未來大趨勢 ? 此外,當 Intel 與 AMD 推出 CPU 內建 GPU 的解決方案後,你預估 NVIDIA 會在 GPU 市佔中會下降多少 ?

 

Jen-Hsun :

 

我認為繪圖核心放置在 Chipset 還是 CPU 裏面,對我來說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因為只要我們的 GPU 設計及效能強大,就算 CPU 內擁有 GPU ,他們還是會選擇我們的 IGP 晶片組及繪圖卡,我們會用盡所有能力讓他們需要 NVIDIA 的繪圖產品。

 

現在 IGP 產品主要進行遊戲或是影像解碼工作,這些我們三家都做得到,但在遊戲的兼容性上, NVIDIA 是遊戲玩家所推荐的的,我們投放了很多資源與遊戲廠商合作,投放了很多資源在軟體上,並不是賣出去就算了,我們仍要為消費者提供售後服務,這亦是 NVIDIA 在過去成功的重點之一。

 

此外,我們擁有 CUDA ,它可以協助你的 PC 進行平行運算,效果可以比 CPU 高 出 10 ~ 100x ,我們擁有 PhysX 讓遊戲變得更真實,我們將會推出讓對手無法比擬的功能,維持 NVIDIA 在繪圖領域的優勢。

 

因此 NVIDIA 投資了大量的研發費用,針對 CUDA 及 PhysX ,以及可以使用 GPU 進行運算的項目研發,由於我們沒有平台化的優勢,所以我們的 GPU 功能及效能都要做得比人更好。

 

因此我不認為 CPU 內建繪圖核心 ,會否令 NVIDIA 在繪圖市佔下降多少,其實沒有直接關係,重點不是對手做了什麼,而是我們的繪圖技術夠不夠強,正如我們剛回答的一樣,只要我們的 GPU 功能及效能夠強,對手在 CPU 內建的 GPU 其實都是白送、浪費資源,他們還是會在使用我們的 GPU ,不論是 NVIDIA 的 IGP 晶片組或是繪圖卡產品,當然我最希望他們會考慮繪圖卡產品啦 ( 笑 ) 。

 

 

事實上,我並不太在意這個 IGP 晶片組市場,因為對手 Intel 的 IGP 平台其實已佔了 9 成多接近 100% ,而我們只擁有少許而已 ,雖然我們在 AMD 平台 IGP 表現較為強勢,但坦白說,你們也知道 AMD 的市場規模與 Intel 相比,仍然很大的距離,所以 Intel 把繪圖核心內建於晶片組,改為內建於 CPU 內, 他們早就是 IGP 市場的霸主啦,雖然形式有所改變,在實際上根本沒有差別。

 

因此問題並不是對手做了什麼,而是我們做得夠不夠好。你們看看 NVIDIA 現在的主要市場其實是遊戲玩家市場、工業繪圖、 Video Production ,科學運算,這些都不是 IGP 產品,而未來 NVIDIA 要繼續研發創新,如果大家都有的,如果別人都做得比我們好,我就不需去做了吧。

 

所以我們面對平台整合局面, NVIDIA 要繼續成長的方向,就是「 New Idea , Do Special 」。

 

記者:

 

正如你所說, Intel 已佔有了 9 成多接近 100% 的自家 IGP 晶片組市場,而 AMD 市場規模與對手有一定距離,外間傳言 NVIDIA 將放棄晶片組事業,這個是事實嗎 !?

 

Jen-Hsun :

 

絕對不是事實,我們還是會繼續晶片組事業,因為入門級市場仍有需求,其實我已經清楚說明了, NVIDIA 要繼續創新研發,我們會提供用家高性價比的選擇,去吸引用家在 CPU 已內建 GPU 的情況下,還是會用我們的 IGP 。

 

試想想你的 IGP 晶片組可以為你的 PC 提供 CUDA 運算加速, PhysX 物理加速,你在 NVISION 看到的 3D Stereo 效果,這是都是別人所無法提供,因此用家還是會考慮我們的晶片組產品,因此我們還是會投入晶片組市場,不論是 IGP 晶片組或是一般的晶片組產品。不過,我當然更希望他們考慮我們的繪圖卡產品,我們會做更多的事讓他們知道配置 NVIDIA GPU 是絕對值得。

 

記者:

 

以上的理念好像很集中於桌面、工業領域上,但在行動電腦領域上,無論在功耗、產品體積上, CPU 內建繪圖核心始終有其優勢,而在未來行動電腦市佔不斷提升下, NVIDIA 會不會認為在這方面比較吃虧。

 

Jen-Hsun :

 

其實我們在 Mobile IGP 市場佔有率不高的原因,首先是 Intel 在行動電腦領域上佔有了極大的市場,而 NVIDIA 在 Intel IGP 晶片組產品起步較慢,僅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因此我們現時在 AMD 行動電腦平台上表現較為理想。

 

其實我剛才也回答了, NVIDIA 主要市場是遊戲玩家市場、工業繪圖、 Video Production ,科學運算,這正是 NVIDIA 的現在價值所在,說實話,顧客願意購買使用 NVIDIA IGP 晶片組的行動電腦,我當然高興,而顧客購買 Intel 晶片組搭配 NVIDIA GPU ,我同樣高興,我把它稱為 Double Attack ,因為 Intel 的 GPU 做得不太好,市場對 NVIDIA Mobile GPU 有了需要,這個機會率實在很高啊。

 

因此, NVIDIA 正不斷提升 Mobile 用獨立 GPU 的競爭力,把獨立 GPU 使用在 NB 產品的市佔提升至一半甚至更多,這正是 NVIDIA 在 Mobile 平台的未來目標。

 

要達成這個目標,是我們的 GPU 越來越好,尤其是省電節能技術上,我們會推出既省電、效能又強的 GPU ,我們要自強,大家樂意用我的 GPU 就好,不論是 IGP 晶片組還是 Mobile GPU 。

 

 

記者:

 

你怎樣看 Intel Larrabee 視覺處理器,它會否對 NVIDIA 造成極大壓力 !?

 

Jen-Hsun :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早前 Intel 不斷談論 GPU ,因為 Intel 害怕 GPU 的未來發展, GPU 重要性將不斷提高,並很大機會取代 CPU 在 PC 內部的主導地位,而 NVIDIA 卻早已是 GPU 領域的領導者,因此 Intel 才會希望進軍 GPU 市場, Larrbee 能否以 x86 架構成功,由於現時尚未有上市場產品,因此無法確定的回答你。

 

早前 Intel 公開指出要以 x86 架構取代 GPU ,並認為 GPU 將會很快被取代,成為未來視覺運算的主流,我認為我不需要回應, I am already here. That’s why they talk GPU much ,因為在視覺運算領域 NVIDIA 已經是領導者, Intel 要完全改變個事實,等同要改變整個業界生態,你認為真的是那麼簡單的事嗎 !?

 

記者:

 

未來 Intel 及 AMD 的 CPU 都會朝向異類多核心方向,除了 x86 運算單元,還會加入不同專屬運算單元,內建北橋控制器、記憶體控制器,現時已內建繪圖核心 ,都朝向高度整合、甚至 SoC 方向。你認為未來 GPU 會甚像 CPU ,有更多的功能或核心被整合進去呢 !?

 

Jen-Hsun :

 

我不認為 GPU 需要整合什麼進去,難道我的 GPU 需要加入音效及 USB 接口嗎 !? GPU 的應用就是為了視覺運算而生,我們並不是要與 CPU 競爭, NVIDIA 的市場其實是基建於 Intel 及 AMD 平台上啊, GPU 和 CPU 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共存共榮的, CUDA 也不是要完全取代 CPU ,因此我不認為 GPU 需要像 CPU ,把其他週邊功能整合, SoC 的方向就留給 CPU 吧。

 

至於未來 GPU 需要再加什麼功能,我並不需想提及太多,我想保持秘密 ( 笑 ) 。

 

記者:

 

有沒有考慮入侵 x86 處理器市場,市傳一直傳言你們會做 x86 處理器。

 

Jen-Hsun :

 

老實地說,現階段是完全沒有,我們已經那麼忙了,都做不完自己的事還要去做別人的東西嗎。而且 Intel 已經做得那麼好,我有什麼空間可言呢。我不需要去做無謂的事情,做好自己的東西還來不及呢。

 

我認為一家公司可以生存,需要做不同的、別人沒有的東西,如果別人已經做得那麼好了,而你也知道難以突破她,根本沒有意思。

 

 

記者:

 

現時 NVIDIA 除了 GPU 、晶片組及可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事業外,你有打算再開闢新的事業及產品線嗎 !?

 

Jen-Hsun :

 

我認為我的 GPU 並沒有做完成 ,我是一個希望把一件事情把它做完的人,我認為 GPU 至少要再進化 15 年才算是完成,所以我暫時只在想如何把現有的事業及產品線做好,包括 GPU 、晶片組及手機處理器。

 

另外,我預期可攜式行動裝置市場將會相當龐大,這是「 The Second PC Evolution 」,現時大家手上都有手機,但日後將會變成擁有通訊功能的可攜式行動裝置,尤其是網際網絡應用不斷增加,每人手上都有一台可攜式行動裝置已經是指日可待。

 

NVIDIA Tegra Processor

 

記者:

 

你們的 Tegra 可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採用 ARM 架構,面對 Intel x86 架構的可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你認為 NVIDIA 有勝算嗎 !?

 

Jen-Hsun :

 

為什麼人們總把 NVIDIA 與 Intel 作出比較呢 !? 他們那麼大的公司,我們才那麼小 !? 。 ( 記者:因為業界都認為 NVIDIA 具有潛力,如果給他們成功了,將會十分可怕。 ) 唉喲 ~~ 我們不會成功、沒什麼可怕的,不要一直盯著 NVIDIA ,好不好 ( 笑 ) 。

 

言歸正傳,我認為可攜式行動裝置除了功能強大外,重點是輕便易攜,它需要和 PC 完全一樣,可以瀏覽網際網絡,有 Google Earth 、有 Video 、有 Music 等等,什麼都可以做,所以他是我們第二台電腦而且體積要很少很,但是不是 x86 架構又有什麼關係呢 ?

 

所以 NVIDIA 當然是採用 ARM 架構,因為 ARM 最小而且又省電,要知道作為可攜式行動裝置,沒必要把整台 PC 完完全全複製進去,功能足夠就好了,為什要用 x86 那笨重的架構 !?

 

記者:

 

那你認為 NVIDIA 可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的營收,有機會取代你的 GPU 事業,成為 NVIDIA 未來主線嗎 !?

 

Jen-Hsun :

 

哈哈,這個問題很好,我個人是有點偏愛 GPU ,因為它是很偉大、很好的東西,為 PC 帶來了視覺的新體驗,更是 NVIDIA 成功的基石,我真的不希望他會變成是我的副線,這是我的私人感情,但身負 NVIDIA CEO 的職責 ,我卻希望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的營收明天就可以超越 GPU 事業了。

 

其實它們就像是我的小孩,誰的表現好我都開心,而我真的無法評論 GPU 事業會否被可攜式行動裝置處理器事業超越,因為兩者未來發展都充滿前景,而且潛力無限。

 

 

記者:

 

TSMC 宣佈已完成 40nm 的研發階段,並會在 2009 年中投產,而 NVIDIA 一直在制程導入方面相對保守,你認為 NVIDIA 會與 TSMC 一起同時導入 40nm 制程嗎 ?

 

Jen-Hsun :

 

我們與 TSMC 及 UMC 有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而 NVIDIA 亦會在最適當的時候導入全新制程,包括了 TSMC 早前宣佈的 40nm ,不過我認為 NVIDIA 在考慮制程技術時,並不是只考慮其制程大小,技術成熟度及良率同樣重要。

 

我們不會冒險去使用可能帶來風險的制程技術,這是一家健康的公司應該有的保守態度,太著重追求制程進化是沒有意思的,最重要還是良率及產能是不是能夠配合得上﹐最重要還是繪圖架構設計本身。

 

記者:

 

AMD 現時把研發資源和對手拼集中於主流級繪圖卡以節省研發成本及時間,高階市場則以雙繪圖晶片產品補上,提供更具伸延性的產品線,你怎樣看這個策略,未來 NVIDIA 會不會跟進 ?

 

Jen-Hsun :

 

我不太認同這個做法,因為單晶片設計永遠比雙晶片架構更具效率,如果單晶片是 100% ,雙晶片平均效率也只是 150% ,有時會是 160 ~ 170% ,但也會出現只有 130% 甚至更低的表現,非常不穩定,而且在雙繪圖卡生產成本亦相較昂貴。

 

至於雙晶片設計是否能節省研發時間,主要是看你的研發團隊的能力, NVIDIA GPU 研發團隊相較對手強一點啦,我強調只是一點點,所以我相信我們能夠達成 Time to Market 的同時,仍然保持單晶片設計。

 

記者:

 

如你所指,現時 GPU 已經不限於繪圖應用,但 GPU 的英文將是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很大程度上會讓市場忽略它可以做到繪圖之外的事情,你有打算改變 GPU 這個字名嗎。

 

Jen-Hsun :

 

你說得沒錯,其實 GPU 這個名字並未能完全反映它的所有用途,但你要知道 GPU 這個名字太深入民心了,大家都叫 GPU ,現要改也太遲、習慣了也改不了。所以我們把 GPU 的 G 解釋為 General  ,或是 G for Good ( 哈哈 ) 。

 

Jen-hsun Huang

 

記者:

 

NVIDIA 是現時業界 Fabless IC 公司中表現最出色的公司,但你認為 NVIDIA 在未來數年需要開始擁有自己的 Fab 了嗎 !?

 

Jen-Hsun :

 

如果你問 Intel ,她會回答你當然是擁有 Fab 最好,但如果你去問 AMD ,她應該會回答你不想擁有 Fab , 而 NVIDIA 現在並沒有 Fab 但還是很好。

 

有也好,沒有也好,兩者各有好處,不過對消費者有什麼關係呢 !? 消費者又不是買我的 Fab ,是買我的晶片,是不是交由其他公司代工根本不重要, NVIDIA 與 TSMC 及 UMC 合作那麼久了,這個模式,未來數年暫時沒有改變的需要。

 

記者:

 

早前傳出 NVIDIA 生產的 Mobile GPU 晶片出現問題,導致 Dell 及 HP 的行動電腦需要回收,有傳這是 NVIDIA 晶片設計的問題或是封裝廠的問題,究竟真相是什麼 !?

 

Jen-Hsun :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此次回收風波並不是因為單一原因所致,其中包括 NB 產品的散熱設計、晶片設計及封裝等等,然而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沒想過推卸責任, NVIDIA 已和廠商討論及即時提出回收建議, 毛利約 US$20 的 GPU 我們可能需有用 US$200 美元去善後,但我們樂意這樣做,因為我們是一個負責任的廠商,最重要的是查出問題所在,並吸收經驗防止事件重演,同時我在此向受影響的用戶致歉。

 

 

記者:

 

現時大陸及台灣的 IT 業界好像停滯不前,讓人有找不到出口的感覺,你會對大陸及台灣 IT 業者作出什麼意見 !?

 

Jen-Hsun :

 

現時大陸及台灣的 IT 產業都太偏重於硬件,我感覺以後大陸及台灣的研發需要加入更多軟體開發,正如 CUDA 是軟件的東西,有好的硬件卻沒有軟件配合,就是浪費。很多人說大陸及台灣的業者做不起軟體來,我認為是決心的問題,我也做得起來,我也是中國人啊,那為什麼大陸及台灣廠商做不起來,要對自己有信心。

 

記者:

 

謝謝你抽空接受訪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