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 Razer Blade 14 已經推出市面接近一年,近日終於迎來了它的第一次小改版,全新 2022年版本升級搭載 AMD Ryzen 9 6900HX 處理器及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最大賣點當然是它是市場上最小巧纖薄的 14 吋電競筆電,縱使搭載了高規格的硬件組合,機身厚度及重量卻仍能控制在 16.8mm 及 1.78kg,打破高效能電競 Notebook 一定又厚又重的傳統觀念。
Razer Blade 14 2022 - GeForce RTX 3070 Ti
▲ Razer Blade 14 - GeForce RTX 3070 Ti
Razer 推出全新 Blade 14 系列電競手提電腦,是次送測的版本搭載了 AMD Ryzen 9 6900HX 及 RTX 3070 Ti Laptop GPU,另外還提供 RTX 3060、RTX 3080 及 RTX 3080 Ti 的版本可供選擇。配備了 14 吋的 QHD 165Hz IPS 顯示屏,支援 AMD FreeSync Premium 同步技術,通過出廠預先校準並擁有高達 100% DCI-P3 色域。而且最大賣點當然是此機只有約 1.78kg 的重量及 16.8mm 的厚度,再加上長達 11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非常適合經常需要帶 Notebook 外出同時追求運算效能表現的讀者。
▲ 陽極化霧面黑搭配發光 Razer Logo
為了能做到既輕薄又堅固的機身,Razer Blade 14 的機身外殼採用 T6 等級的鋁合金打造,擁有高強度高韌性的特性,經過 CNC 銑削加工一體成型,並加入陽極化霧面處理,造工水平十分優秀,質感絕非常見的仿金屬處理塑膠外殼能夠媲美。機面還加入了發光 Razer 三頭蛇 Logo 設計,在系統運作時會透出暗淡的綠色 LED 燈效,低調型格不浮誇。
▲ 機身重量約為 1.78kg
▲ 機身以電競 Notebook 來說相當纖薄
Razer Blade 14 的機身尺寸為 319.7mm x 220mm,撇除墊高膠條後厚度為 16.8mm,是目前市場上體積最小巧的 14 吋電競手提電腦,重量則約為 1.78kg。加上擁有長達 11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而且 USB-C 接口支援最高 100W PD 充電,日常外出使用時毋需攜帶沉重的電源供應器,整體便攜性非常高。
▲ 搭配獨立 RGB 背光鍵盤
鍵盤方面,Razer Blade 14 搭載了獨立 RGB 背光鍵盤,每顆按鍵的燈效皆可透過 Razer Chroma 功能作獨立調較。採用一貫的孤島式設計,支援全區無衝突技術。鍵盤左右兩側預留了位置作為揚聲器開孔,但鍵距仍然充足,用起來也不易誤觸相鄰的按鍵。不過受制於纖薄的機身影響,按鍵的鍵程只有1.1mm,慶幸回饋力度足夠,鍵盤輸入體驗合格。
搭載 QHD 165Hz IPS 顯示屏、100% DCI-P3 廣色域
▲ 搭載 QHD 165Hz IPS 顯示屏
是次送測的 Razer Blade 14 搭載了一塊 14 吋的 QHD 165Hz 顯示屏,採用了一塊型號為 TL140BDXP01-0 (TMX1400) 的 IPS 類型面板,但是在網絡上無法找到面板的生產商及相關資訊。Razer 則表示面板擁有 100% DCI-P3 廣色域,而且在出廠前會經過原廠獨立校準,色彩顯示品質不俗,但就不支援 HDR 內容顯示模式。
▲ 支援 8-bits 色彩深度顯示
筆者透過 Calibrite Colorchecker Display Plus 校色器配合 DisplayCAL 工具程式在預設的色彩描述檔及最高背光亮度下進行了色域覆蓋度、對比度及亮度均勻度檢測,結果如下:
測試項目 | 數據 |
色域覆蓋 | 99.8% sRGB、85.6% AdobeRGB、97.8% DCI-P3 |
色域容積 | 145% sRGB、99.9% AdobeRGB、102.7% DCI-P3 |
Gamma 值 | 2.1 |
最高白色亮度 | 351.34 cd/m² |
最高黑位亮度 | 0.3210 cd/m² |
對比度 | 1095:1 |
白點色溫 | 7007K |
▲ 覆蓋 97.8%/102.7% DCI-P3 色域範圍/容積
▲ 色域覆蓋貼近 DCI-P3 色域標準、白點色溫偏高
▲ 在不同亮度設定下對比度皆大於 1000:1
▲ 亮度均勻度表現合格
Razer Blade 14 搭載的顯示屏在實際測試下能夠分別得出 97.8% 及 102.7% 的 DCI-P3 色域覆蓋度及色域容積,非常接近官方宣稱的數值。351.34 cd/m² 的最高亮度足夠應付日常室內使用,但對於戶外使用就略為不足;至於對比度及亮度均勻度的測試就取得合格的表現。
▲ 支援 AMD FreeSync 畫面同步技術
顯示屏支援最高 165Hz 刷新率及 AMD FreeSync Premium 畫面同步技術,能根據遊戲的 FPS 輸出實時改變顯示屏的更新率,支援 48-165Hz 可變刷新率控制,避免因遊戲 FPS 表現與屏幕刷新率不匹配引致的畫面撕裂問題。
對於電競遊戲玩家來說,除了高刷新率及支援 VRR 同步技術外,顯示屏的反應時間十分重要,筆者實際透過光敏感測器配合電壓測量設備量度 Blade 14 搭載的顯示屏的 GtG 反應時間,得出屏幕的平均反應時間為 7.81ms,雖然未能完全達到 165Hz 刷新率所需的 6.06ms 刷新窗口,但相對而言也沒有出現因 Overshoot (像素過衝) 引起的逆殘影問題,總括來說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動態清晰度。
上置式立體聲喇叭、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環繞技術
▲ 鍵盤兩側設有上置式揚聲孔
Razer Blade 14 的立體聲喇叭位於鍵盤的兩側,聲音宏亮清晰,即使將音量調到最大亦沒有「拆聲」的問題,繼續採用在機面設置揚聲孔的設計,對比傳統的下置式設計較不容易被桌面材質及震動影響音質表現。加上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環繞技術,開啟後能提供更精準的聲音定位效果,不但在遊戲中能更容易分辨聲音的來源,在觀賞立體聲電影時亦有更沉浸式的體驗。
▲ 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環繞音效技術
雙 USB 3.2 Gen 2 Type-C、HDMI 2.1 顯示輸出
連接性方面,Razer Blade 14 共設有 4 組 USB 介面,其中 2 組屬於 USB 3.2 Gen 2 Type-A 接口,另外兩組屬於 USB 3.2 Gen 2 Type-C 接口,支援 Power Delivery 最高 20V/5A@100W 快充。
兩組 USB-C 接口還具備顯示輸出功能,支援 DisplayPort 1.4、最高 4K@120Hz 解析度輸出,另外設有一組 HDMI 2.1 接口同樣支援最高 4K@120Hz 輸出。
▲ 頂端設有 1080p IR Webcam 及麥克風陣列
顯示屏頂端設有一顆 1080p 紅外線鏡頭,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識別登入功能,令登入過程更安全便捷,同時配備雙聲道麥克風陣列,滿足線上學習、視像會議及串流直播的需要。
搭載 AMD Ryzen 9 6900HX +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
▲ AMD Ryzen 9 6900HX 處理器
▲ 8 核心、16 線程配置
硬件規格方面,今代 Razer Blade 14 升級搭載全新 AMD Ryzen 9 6900HX 處理器,採用 FP7 封裝方式,升級至更先進的 TSMC 6nm FinFET 制程工藝,採用全新 Zen 3+ 微架構,核心代號為 Rembrandt。6900HX 擁有 8 核心與 16 執行緒,基本時脈為 3.3GHz、最高超頻時脈則可達 4.9GHz,預設 TDP 功耗為 45W,支援 PCIe 4.0 及 DDR5 記憶體技術,與更高階的 6980HX 只有時脈上的差異,同屬 AMD 現時最高效能的行動處理器之一。
▲ 內建 AMD Radeon 680M 顯示核心
▲ AMD Radeon 680M 擁有完善的硬件解碼能力
處理器內建了 AMD Radeon 680M 顯示核心,擁有 12 顆運算單元、768 個 Shader 核心,GPU 時脈為 2,400MHz,支援 DirectX 12 Ultimate 及 OpenGL 4.6 API,同時具備完善的影像解碼能力,支援 8K AV1、8K VP9 及 8K HEVC 解碼能力。
▲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顯示核心
這部 Razer Blade 14 搭配了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顯示核心,核心代號為「GN20-E6」,預設功耗設定為 80W、最大功耗可達 100W。擁有 46 組 SM 串流單元,具備 5,888 個 CUDA Cores、46 個 RT Cores 及 184 個 Tensor Cores,運算單元數量與 Desktop 版的 RTX 3070 睇齊。
搭配 8GB GDDR6 記憶體,記憶體時脈為 1,750 MHz,憑藉 GDDR6 的雙通道讀寫設計及 QDR 技術,等效傳輸速度可達 14Gbps,配合 256-bit 的記憶體介面,記憶體總頻寬為 448GB/s,記憶體頻寬效能與 RTX 3070 及 RTX 3060 Ti 一致。
今代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 Laptop GPU 擁有極具彈性的功耗設定,GPU 時脈水平亦會因應功耗設定而有所調整,RTX 3070 Ti Laptop GPU 就支援最低 80W TGP 至最高 125W TGP。是次送測的 Razer Blade 14 所搭載的 RTX 3070 Ti Laptop GPU 的預設 TGP 為 80W,在手動將 GPU 的效能模式調至高水平時則可以將 Power Limit 解放至最高 90W。由於功耗設定不高,預設 Base Clock 及 Boost Clock 時脈分別只有 510MHz 及 1,035MHz,整體運算效能介乎於 Desktop 版本的 RTX 3060 及 RTX 3060 Ti 之間。
散熱腔冷卻系統
▲ 採用散熱腔冷卻系統
▲ 巨型均熱板設計
為滿足 Ryzen 9 6900HX +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 的散熱需求,Razer Blade 14 上採用了散熱腔冷卻系統,在巨型的均熱板腔體中加入了液體,透過液體的蒸發凝結循環作用實現高效的散熱能力,並且加入石墨材質塗層加強整體導熱能力,再透過 2 顆擁有 88 片扇葉的超薄風扇將熱力帶走。
▲ 利用 OCCT 進行雙烤測試
為測試這部 Razer Blade 14 在極限負載下的散熱能力,筆者在 Razer Synapse 的自訂效能模式中分別將 CPU 及 GPU 設定至「增強」及「高」水平模式,並在室溫約 26.5℃ 的環境下透過 OCCT 的電源測試工具讓 6900HX 及 RTX 3070 Ti Laptop GPU 進入 100% 負載,在連續負載 1 小時後 CPU 及 GPU 的功耗始終分別維持在 45W 及 90W,溫度則控制在 91℃ 及 74℃,成功壓制住兩者合共超過 135W Package Power 的發熱量,以整機厚度不足 17mm 的纖薄電競筆電來說算是十分理想。
為機內的元件散熱固然重要,但機身的表面溫度同樣影響用家的操作體驗。有時候即使手提電腦內部的散熱能力足夠,但礙於散熱風道及熱源位置的影響,機身表面亦可能變得燙手,輕則使用家感到不適,重則可能對用家手部的真皮層造成低溫燙傷。
在進行了超過 2 小時的 CPU + GPU 雙烤負載後,筆者透過紅外線測溫儀拍攝機身的表面溫度,從上方的紅外線熱成像影像中可以看到熱力主要集中從後側一整排的散熱口排出,散熱口溫度約為 52℃。
而在正面鍵盤上方的位置由於接近後方的散氣口,金屬表面溫度略高、約為 54℃,鍵盤表面的溫度差異則較大,鍵盤中央部分平均溫度達到 45℃,但是鍵盤兩側卻能受惠於正下方的兩把散熱風扇,能降至 30℃ 以下的水平,至於枕手處及觸控板則略高於室溫,機身表面溫度控制得不錯。
預載 16GB DDR5-4800 + 1TB NVMe Gen 4x4 SSD
▲ 焊上 8 顆 DDR5-4800 記憶體顆粒
記憶體方面,Razer Blade 14 在主機板上焊上了 8 顆 Micron D8BNK DDR5 SDRAM 顆粒,正式型號為「MT60B1G16HC-48B:A」, 單顆容量為 16Gb,記憶體時脈為 DDR5-4800MHz,合共提供 16GB 系統記憶體容量。
▲ Samsung PM9A1 1TB Gen4 NVMe SSD
儲存空間則搭載了一條 Samsung PM9A1 1TB Gen4 NVMe SSD,連續讀寫高達 7,000MB/s Read、5,200MB/s Write,4K 隨機讀寫能力最高達 1000K IOPS Read、850K IOPS Write,預載了 Windows 11 Home 作業系統,不過就沒有預留額外的儲存空間插槽。
Qualcomm WCN6856 Wi-Fi 6E 無線網絡模組
▲ Qualcomm WCN6856 Wi-Fi 6E 模組
Razer Blade 14 搭載了 Qualcomm WCN6856 無線網絡模組,支援 Wi-Fi 6E 制式,最高無線連接速度可達 2.4Gbps,特別支援 Dual Band Simultaneous (DBS) 技術,能夠同時連接 2.4GHz 及 5/6GHz 頻段,提供更高的網絡傳輸速度。加上具備全新 Bluetooth 5.3 連接能力,讓用家以更低的延遲連接滑鼠、鍵盤、無線耳機等週邊產品。
61.6 Whr 大容量電池
▲ 採用 61.6Whr 大容量電池
Razer Blade 14 搭配了由深圳比亞迪製造、電池容量為 61.6Whr 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符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 定立的航班可攜帶上機的電池容量規定,官方數據指出它能提供長達 11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 在日常辦工場景中能提供約 9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為測試這部 Blade 14 的電池續航力表現,先將電源模式設定為最佳電源效率及開啟省電模式,並將屏幕的亮度調至 200 cd/m² 及關掉鍵盤背光,接著執行 PCMark 10 Battery Test 中的「Modern Office」測試情境,透過模擬文書處理、上網及視像通話三種日常工作應用,得出裝置 97% 電池容量能夠提供 9 小時 3 分鐘的電池續航力,足夠應付外出工作及輕度娛樂的需要,續航力不俗,
Razer Blade 14 2022 - GeForce RTX 3070 Ti 效能測試
▲ Razer Synapse 中支援自訂 CPU 及 GPU 的效能水平
為測試這部 2022 年版的 Razer Blade 14 能夠提供的最高效能表現,以下所有測試皆在接上原廠電源供應器、在 Razer Synapse 的自訂效能模式中分別將 CPU 及 GPU 設定至「增強」及「高」水平模式,以及使用「僅專用 GPU」模式的設定下進行。
PCMark 10 測試
▲ PCMark 10 綜合測試成績為 7,343
在 PCMark 10 基測測試中綜合成績為 7,343分,其中 Essentials 基本測試得分為 10,776分;Productivity 生產力軟體測試得分為 9,234;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數碼媒體運算得分則為 10,800,運算效能應付一般生產力工作及專業媒體創作工作皆綽綽有餘。
3DMark 測試
3DMark 應該是現時最廣泛地使用的 3D 性能基準測試軟件,是次測試採用了全部基準測試場景,以了解這部 Razer Blade 14 搭載的 RTX 3070 Ti Laptop GPU 在不同解析度、不同遊戲類型下的運算性能表現。
憑藉 AMD Ryzen 9 6900HX + RTX 3070 Ti Laptop GPU 的高階規格,這部 Razer Blade 14 在所有的基準測試中都獲得相當高的分數,滿足以 2K 解析度、高畫質設定遊玩近代 3A 大作的需求。
UL Procyon 測試
除了常見的 PCMark 及 3DMark 測試外,UL 還推出了針對 Microsoft Office 及 Adobe CC 系列應用的 UL Procyon 基準測試套裝,設有辨公室生產力、照片編輯、影片編輯及 AI 推理四個基準測試,前三者分別透過腳本控制 Microsoft Office 系列應用程式、Adobe Photoshop + Lightroom Classic 及 Adobe Premiere Pro 進行實際的功能性測試,對比採用自家開發程式的基準測試工具更貼近實際使用情境,提供極具參考性的測試成績。
▲ Procyon 辨公室生產力基準測試
在 Procyon 辨公室生產力基準測試中,運用了 Microsoft Office 系列中的 Word、PowerPoint、Excel 及 Outlook,執行大量常用的功能及指令,例如匯出 PDF、載入文件、插入圖片、VLOOKUP 指令、移動郵件等等。Razer Blade 14 在這個測試中的總得分為 5,856,整體文書工作表現十分流暢,但基於 Microsoft Office 系列軟件向來都是傾向對 Intel CPU 作出優化,搭載 AMD Ryzen 處理器的 Blade 14 在這項測試上會較同級 Intel 機款遜色亦是符合預期。
▲ Procyon 相片編輯基準測試
在 Procyon 相片編輯基準測試中,則採用了 Adobe Creative Cloud 系列中的 Photoshop 及 Lightroom Classic,測試首先會將 DNG 數位負片圖片導入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中,然後批量應用各種預設效果,並且對圖片作出裁剪、拉直及修改。而在第二部分中,測試則將多種編輯及圖層效果應用於 Adobe Photoshop 中的照片上,並且紀錄每個項目所需的運算時間,用來衡量系統執行常見相片編輯處理工作時的速度,Razer Blade 14 在這項測試中得到 8,113 分,滿足專業級的圖像處理、相片編輯工作,而且強大的多核運算性能在批次工作中亦能為用家省下大量的處理時間。
▲ Procyon 影片編輯基準測試
而 Procyon 影片編輯基準測試就採用了 Adobe Premiere Pro 影片剪輯軟件,測試會分別以純 CPU 運算及加入 GPU 加速兩個方式各輸出一條 1080p H.264 及 4K H.265 格式的影片,最終得分會基於 4 段影片所使用的輸出時間計算得出。Razer Blade 14 在這個項目中得到不錯的 5,627 分。憑藉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的 AMD Ryzen 9 6900HX 配合 RTX 3070 Ti Laptop GPU 進行運算加速後能用 60 秒就輸出完一條 71秒、加入特效的 H.265 4K 影片,滿足專業影片製作的需要。
GeekBench 5 測試
至於 GeekBench 5 則是被廣範用作測量行動裝置效能的跨平台效能基準測試,當中分為 CPU Benchmark 及 Compute Benchmark 兩部分,透過模擬多項真實使用場景的工作分別計算出裝置的單核、多核及影像處理性能。
▲ GeekBench 5 CPU Benchmark
▲ GeekBench 5 Compute Benchmark
結果顯示,Razer Blade 14 搭載的 Ryzen 9 6900HX 在 CPU Benchmark 部分中分別得到 1,565 的單核及 9,742 多核分數,效能上力壓上代 Intel Core i9-11900H,但對於第 12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系列就未必有太大的還手之。至於 Compute Benchmark 方面,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 則輕易取得接近 12萬的高分,滿足各項圖像運算工作的需要。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遊戲效能測試
接著選擇了《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內置的 Benchmark 工具進行實際的 DirectX 11 遊戲效能測試,測試在超高畫質設定下以 2560 x 1440 解析度執行,測試結果顯示平均 FPS 高達 261,能完美配合搭載的 QHD 165Hz 顯示屏提供流暢的 FPS 遊戲體驗。
《Marvel's Guardians of the Galaxy》遊戲效能測試
另外以《Marvel's Guardians of the Galaxy》遊戲作為 RayTracing 及 DLSS 遊戲效能測試,測試以 2560 x 1440 解析度、影像預設設定為非常高、光線追蹤反射非常高及其他特效全開下分別以 DLSS OFF 及 4 個 DLSS 模式下執行。結果顯示,Blade 14 搭載的 RTX 3070 Ti Laptop GPU 在未打開 DLSS 技術前未能在如此高的畫質設定下流暢執行這款 3A 大作,平均 FPS 只有 48。而在開啟 DLSS 後,FPS 表現就有大幅度的改善,在效能模式下能夠提供 95 FPS 的流暢表現。總括而言,這顆預設功耗只有 80W 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 的實際光追遊戲效能大概位於 Desktop 版 RTX 3060 至 RTX 3060 Ti 之間的水平,滿足 2K Raytracing Gaming 的運算需求。
CrystalDiskMark 測試
最後利用 CrystalDiskMark 8.0.4 對儲存空間進行效能測試,工具會測試儲存裝置的連續讀寫及 4KB 隨機讀寫的多工讀寫性能。結果顯示,這部 Razer Blade 14 搭載的 Samsung PM9A1 1TB Gen4 NVMe SSD 在連續讀寫測試中擁有高達 7,112MB/s 的讀取及 5,283MB/s 的寫入速度,而多線程、多深度的 4K 隨機讀寫亦達到 4,174MB/s Read 及 3,547MB/s Write,儲存空間讀寫效能表現優秀。
Razer Blade 14 (2022) - QHD 165Hz - GeForce RTX 3070 Ti
售價︰HK$22,899
查詢︰Altech Computer (3628-3377)
小編評語:
在去年 Blade 14 初推出之時,筆者就已經對這部全球體積最小的 14 吋電競 Notebook 非常感興趣,今代在升級硬件配置的同時繼續保持在 1.78kg 的重量及 16.8mm 的機身厚度絕對是一大亮點,加上搭載了一塊高質素的 QHD 165Hz IPS 顯示屏,除了支援 FreeSync Premium 及擁有不俗的 GtG 反應時間表現外,還能提供接近 100% DCI-P3 的色域覆蓋,整體而言 Blade 14 是一部造工優秀、便攜性不俗的高效能電競手提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