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賣的不是信仰、是內涵 !! Inno3D 推出全新 GeForce RTX 5080 X3 OC,觀設計以金屬感、時尚硬朗風格,2.5 Slot 設計、符合 NVIDIA SFF 規格,巨型均熱板散熱配合 7 支全銅導熱管與大面積散熱鰭片,搭配 3 把 9cm 軸向式順逆向鐮刀扇葉風扇,沒有太多花巧燈效與造型,以追求性價比最大化為目標。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
不愧為丏卡之王 !! 收到 Inno3D 送測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完全回歸到顯示卡最原始的計,採用 2.5 Slot、均熱板 + 7 支導熱管散熱器,並且符合 NVIDIA SFF-Ready 顯示卡標準,沒有花巧的外觀、華麗的 ARGB 燈效,不賣信仰、只賣內涵,完全是性能比先決。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是外觀設計沒有花巧的外觀,黑色搭配太空灰色外殼,左半採用金屬拉絲表面、右半則採用橫紋拉絲表面,頂端加入了白色 LED 的 Inno3D Logo,外觀設計具有時尚科技感,最重要是價錢平易近人。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尺寸為 300mm x 120mm x 50mm、重量為 1480g, 2.5 Slot 設計可以相容更細的機箱,價錢相宜加上短卡身是它的最大賣點之一。
顯示卡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才可被稱為「 NVIDIA SFF-Ready」顯示卡:卡高連同電源線彎曲半徑不能超過 151mm、卡長不能超過 304mm、厚度不能超過 2.5 Slot (50mm)。
此外,NVIDIA 亦為機箱制定了 NVIDIA SFF-Ready 標準,用家可以在 NVIDIA 官方網站查閲支援機箱列表,符合此標準的小型機箱一定要預留足夠空間予 SFF-Ready 顯示卡,由主機板 PCB 或 Riser PCB 計起提供 154.5mm 卡高,至少支援 312mm 卡長及支援至少 2.5 Slot (50mm) 的顯示卡,選購這些機箱的用家可以輕鬆判斷顯示卡是否兼容,大大省卻了規劃及組裝方面的煩惱。
顯示卡背面設有金屬背板,能夠加強 PCB 剛性並增強承托力,從而避免 PCB 彎曲損壞,金屬背板加入了導熱散熱貼,可為顯示卡背面 PCB 的被動元件作少許被動散熱,特別加入 Hot Air Extraction 散熱設計,背面開口將熱力直接穿越至機箱上方,可讓機箱內部溫度變得較平均。
供電方面,使用經過改進的 2V-2x6 連接器,使用具有向入偏移 1.7 mm 的感應引腳,更短的感應引腳可以檢測連接器是否完全插入。如果沒有完全插入這樣就無法使用,理論上講應該可解決過去發生連接器燒毀問題,然而效果仍有待觀察,隨產品就附連了一條 PCIe 8-Pin x 3 轉 12VHPWR / 12V2x6 轉接線 (450W)。
提供了 3 組 DisplayPort 2.1b + DSC 及 1 組 HDMI 2.1b 影像輸出接口,兩種輸出介面皆可提供最高 8K@165Hz 12-bit HDR 解析度輸出,支援 VESA DSC 1.2 無損壓縮顯示功能,單一 DisplayPort 2.1b 接口亦可提供最高 4K@480Hz 12-bit HDR 解析度輸出,單卡能提供最高 2 個 8K@100Hz HDR 顯示輸出。
2.5 Slot 散熱器、7 支 Heatpipe + 均熱板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雖然是清水卡,但散熱設計一點也不馬虎,鍍鎳銅金屬底部同時加入鋁金屬框架覆蓋記憶體顆粒及供電模組, 2.5 Slot 散熱鰭片、7 條 8mm 純銅導熱管、大面積均熱板等部分組成,GPU 核心晶片和顯示記憶體經由均熱板和導熱管,可迅速地把熱力傳遞到整個散熱器上,完全可足夠應付 RTX 5080 360W TGP 功耗的散熱需求。
採用 3 顆 9cm Scythe Blade 鐮刀扇葉風扇,扇葉具備呈弧形曲面的設計,有效令吸風過程更自然地透過入風處四周進行,並經由流線導向,形成集中氣流增強風壓,更有效帶走運算元件的廢熱。
NVIDIA 公板、14 + 3 相供電設計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採用公板 PCB 設計,具備 17 相 DrMOS 供電模組,其中 14 相為 GPU 供電、3 相為 GDDR7 供電,採用 17 組 MPS MP87993 DrMOS 晶片,為顯示卡提供穩定的供電輸出。
NVIDIA GB203-400 繪圖核心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採用 GB203 繪圖核心,核心編號為 GB203-400-A1,沿用 TSMC 4N NVIDIA Custom 製程,內含 456 億個電晶體,Die Size 為 378mm²。RTX 5080 採用完整的 GB203 晶片,包含 7 個 GPC 單元、42 個 TPC 紋理處理群集及 84 個 SM 串流多處理器,總計 10,752 個 CUDA Cores、84 個 RT Cores 及 336 個 Tensor Cores。
核心時脈方面,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 顯示卡的預設時脈為 2,295MHz Base Clock、2,640MHz Boost Clock,支援 GPU Boost 4.0 技術,可因應負載情況自動超頻至更高時脈。Power Limit 預設為 360W,可在 -31% 至 +0% 範圍內進行調整。
256-bit 16GB GDDR7 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方面,GeForce RTX 5080 配備 16GB GDDR7 記憶體容量及 256-bit 記憶體控制器,記憶體頻寬達 960GB/s,並配備 64MB L2 Cache 容量,以滿足更高解析度及更複雜的着色器渲染運算需求。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搭載 8 顆 Samsung GDDR7 512M x 32 記憶體晶片,型號為 K4VAF325ZC-SC32,單顆容量為 16Gbit (2GB),採用 266-Ball FBGA 封裝技術,官方規格為 32Gbps,總容量達 16GB。
測試平台︰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4.7GHz ~ 5.2GHz 8C16T 120W TDP, US$479)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Motherboard (BIOS ver. 1001)
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CL30-38-38-96 16GB x 2 @ 1.25V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4H2
NVIDIA Game Ready Driver 572.50 WHQL
散熱測試︰
在散熱性能方面,測試於室溫約 22°C 下進行,使用開放式平台測試環境。顯卡在閒置時 GPU 溫度約為 38°C,此時風扇維持停轉狀態。在使用 Furmark 2 負載測試程式進行 30 分鐘測試後,風扇自動調整至 2,028 RPM(72%),風扇運轉聲音低沉且不吵耳。測試過程中 Power Limit 錄得 360W,GPU 時脈穩定在 2,475MHz,而 GPU 核心的平均最高溫度為 69°C。
3DMark 測試︰
3DMark Raytracing 測試
3DMark DLSS 測試︰
Cyberpunk 2077
測試採用 2160p 解析度,遊戲中啟用了光線追蹤功能,畫質設定為 Ray Tracing: Overdrive,並啟用了 DLSS Performance 及 4x Frame Generation 等設定。
Rainbow Six Siege
測試採用 2160p 解析度,畫質設定為 High。
Forza Horizon 5
測試採用 2160p 解析度,遊戲中關閉了光線追蹤功能,畫質設定為 Extreme,並啟用了 DLSS Performance 設定。
《魔物獵人 荒野》效能測試
遊戲效能測試採用《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測試,使用全局極高畫質、高畫質光線追蹤、3840 x 2160 解析度下啟動 Frame Generation 功能後,獲得平均 134.59 FPS。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顯示卡
售價︰HK$ 待定
查詢︰ESONEX (2728-2109)
編輯評語︰
Inno3D GeForce RTX 5080 X3 OC 賣點就是實而不華,完全沒有花巧的設計,2.5 Slot 均熱板散熱器搭配 5 支 導熱管,完全符合 NVIDIA SFF 規格 !! 用來砌細機真心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