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中小企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市民旅遊兌換外幣時,不難發現銀行或找換店買入賣出價格存在明顯差額,因此大都會比較不同平台匯率。外遊消費尚且如此,對頻繁進行跨境支付的中小企而言,貨幣轉換成本就更為關鍵。
試想像你是中小企老闆,需要由香港支付一筆貨款給歐洲的供應商。當你選擇匯款方式時面臨兩個選項:一個是 $0 手續費,但匯率較差;另一選項是手續費 $30 港元,但匯率較好。乍看之下,$0 手續費似乎比較划算,但實際上收款方所收到的金額,反而較含手續費的選項少 $20 歐元。
「大多數人被告知外匯交易是免費或便宜的,但除非你使用計算機仔細計算,否則根本不會知道實際收費。一旦認真計算,自會發現這些隱藏費用相當高昂。據估計,香港的個人和小企業每年在這些隱藏費用上,支出逾 $250 億港元。」Wise 聯合創辦人兼 CEO Kristo Käärmann 強調:「我們承諾用家使用 Wise 時,會清楚知道每筆交易的費用,和收款方實際收到的金額。我們的目標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透明的方式進行跨境支付。」
▲Wise 聯合創辦人兼 CEO Kristo Käärmann 指現時大多數跨境支付交易收費透明度低。
雖然市民未必有在 Wise 開設戶口,甚至不曾聽說這家科技公司,但本地的 ZA Bank、Mox 和渣打銀行等,目前已採用 Wise Platform 為用戶提供跨境支付服務。換言之,用戶經這些銀行進行國際匯款時,後台用的正是 Wise。
支援逾160國家及40種貨幣
Wise 日前正式推出商業帳戶(Wise Business Multi-Currency Account),讓中小企在全球支付款項,管理超過 40 種貨幣,好比擁有外國帳戶般能開票給國外客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以便向境外擴張業務。
重點是這個帳戶既不收取月費,亦不設本地銀行通常要求的最低餘額要求。所有交易均以市場匯率中間價進行,手續費低且透明。而這個帳戶的一大亮點,是提供包括美元、英鎊、歐元、澳元等 9 個國家的本地帳戶詳情。也就是說,透過 Wise 無須先以港幣兌換成外幣再進行跨境匯款,而是以當地貨幣進行本地轉賬。因這些交易是通過各國的本地支付系統進行,就像在本港以 FPS 轉賬,沒有額外費用,而且速度亦比跨國支付快得多。
至於其他貨幣如人民幣,由於經由 SWIFT 進行,因此費用將會提前顯示給客戶,成本一目瞭然。
強大新功能:一鍵批量付款及生成專業發票
全新商業帳戶特點/新功能:
▪️提供超過 9 種主要貨幣(如美元、英鎊、歐元、新加坡元等)進行本地轉賬,快速收款無須支付費用;
▪️透過 SWIFT 接收 14 種以上其他貨幣(如人民幣),覆蓋範圍更廣且收費完全透明;
▪️65% 經 Wise 處理的跨境交易可於 20 秒內即時到帳,全球交易的平均手續費僅為 0.59%。
▪️可整合 Xero 及 Quickbooks 等會計軟件,以便自動對賬;
▪️批量付款功能,一鍵可支付多達 1,000 名收款人;
▪️免費生成專業發票,並追蹤發票狀態;
▪️創建專屬的 Quick Pay 快速支付連結和二維碼,方便消費者和客人以多種貨幣重複支付。
疫情期間成就跨境商機
▲KaChick 聯合創始人 Larry Lam(圖右)及聯合創始人 Peggy Cheung(圖左 )。
為遊客配對當地攝影師的旅遊攝影平台 KaChick 聯合創始人 Larry Lam 表示,公司原專注為遊日的華語旅客提供專業攝影服務,然而港人在疫情期間無法外遊,因此營運面臨重大挑戰。不過正因當時各地實施出入境限制,國際品牌無法到亞洲區拍攝,有見及此,KaChick 馬上另闢新業務,與高端品牌如 L'Oreal 等合作,在中國、越南、泰國等地設立本地團隊進行拍攝。
「但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支付全球各地的攝製團隊和供應商。過往跨境支付相當繁複,高昂的手續費、緩慢的交易速度和匯率溢價,均會帶來不必要的成本和延誤。」Larry 透露,公司在疫情期間最頻繁使用 Wise 進行跨境支付和收款,對其速度和透明度感到非常滿意。
尤其最近向日本支付款項時,交易幾乎是即時完成的,這大大提高了 KaChick 與當地供應商的信任和合作效率。透過 Wise,KaChick 不僅節省約 30% 時間,還避免了 20% 至 30% 的跨境支付手續費。此外,Larry 又形容 Wise 的儀表板功能讓同事可以實時追蹤支付進度,令整個過程更加透明可控。未來,KaChick 有意試用全新的批量付款及生成發票功能,以進一步提高營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