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ure.HK專攻舊媒體翻新助家庭重拾回憶
截至 2024 年,全球逾 94% 照片皆以智能手機拍攝。早前就有外媒統計過,上傳至 Flickr 平台的照片當中,以 iPhone 拍攝的多達 1.5 億張,比專業相機品牌 Cannon(1.3 億張)更勝一籌。儘管如今數碼攝影極為普遍,但相信不少人家中仍收藏著童年或上一代的家族相簿。
由於手機拍照太方便,平日聚餐或旅行打卡拍下海量照片及影片,一般都只存於手機或雲端未及整理,收藏在抽屜深處的舊相簿就更加不見天日。尤其舊照早已泛黃,那些年父母以手提攝錄機拍下的影帶甚至可能已受潮或斷膠片而無法播放。
「我們的使命是幫助客戶保存和重溫珍貴回憶,增進家庭與親友的聯繫,帶來更多的愛與喜悅。」Capture.HK 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張敏豪(Michael)透露:「截至目前,我們已為超過 4000 個香港家庭,在短短 3 年間將超過 150 萬件媒體數碼化,包括:相簿、照片、底片及錄像帶。據估算,單是香港 20% 的家庭,便已擁有約 10 億張需要數碼化的相片。」
▲(左起)Capture.HK 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張敏豪(Michael)、演員郭峰及Capture.HK 產品總監及聯合創辦人羅健均(Jason)分享翻新舊媒體的苦與樂。
2.5 億美元市場龐大
Capture.HK 曾委託城市大學進行市場調查,預計及至 2033 年,香港舊媒體數碼化服務市場規模將高達 2.5 億美元。雖然市場看似龐大,但 Capture.HK 產品總監及聯合創辦人羅健均(Jason)認為,擁有影音數碼化技術的專業廠商「大雞唔食細米」,主力發展 B2B 市場,提供企業文件數碼化方案,反而未必會投放資源在 B2C 市場,造就了 Capture.HK 的獨有商機。單就 2025 年首季,Capture.HK 的收入按年增長便高達 600%。
不過 Capture.HK 亦非由零做起,其母公司 YesVideo 由 Michael 於 1999 年在美國創立,業務與現時的 Capture.HK 非常相似,因此子公司雖獨立營運卻能分享母公司的專業知識。Jason 強調,香港的一大優勢是能做到點對點上門交收,不必經集運折騰,可直接送往荔枝角的媒體工廠處理,能確保舊媒體得到妥善保護。
為演員郭峰多年珍藏起死回生
郭峰從演 30 多年,無論工作或生活均拍下無數珍貴時刻。無奈當年舊照不止泛黃,甚至早已與相簿膠套融為一體無法取出,影帶亦大都受潮發霉。
「那些影帶真的要丟,上面全是粉末,好像發霉麵包一樣,都卡住了。以前我們用相簿,貼久了,要麼撕不出來,要麼一撕就破了。以前相片的紙質沒現在那麼好,很脆,日子久了,你一打開相簿就破了。」
近年科技進步,曾有不少從事 IT 的朋友自告奮勇為郭峰修圖翻新,或代為尋找相關方案,可惜效果未如理想 ── 直至遇上 Capture.HK。
錄影帶經年累月容易因潮濕而發霉,而傳統方法對於處理發霉錄影帶常顯無力,故普遍店家均拒絕處理已發霉的錄影帶。Jason 不諱言當中最麻煩的便是 High-8 影帶,得先拆開它,浸 99% 酒精一晚,待乾後再慢慢小心回帶,以防折斷膠片,成功回帶後才可以送去處理。他又指出,其實市面上有很多店家也提供舊照數碼化服務,前提是客人必須先將所有相片自相簿取出。
「一聽到要拆相,其實十個有九個都未必想這樣做,因為浪費時間。我們的技術讓人們不需要拆相都可以數碼化。因為我們的相機上面有 8 盞燈,那 8 盞燈會拍攝相簿表面 8 次;光打下去的時候,便會有 8 個不同的光源,然後我們把它整合疊在一起,拿出最好的部分,因此得以在無須拆除相片的情況下做數碼化。」
▲郭峰贊同舊照還原宜原汁原味,過度 AI 修圖如造假,失去了拍照記錄的意義。
善用 AI 結合專利技術
Jason 續透露,通過運用 AI、機器學習、大型語言模型(LLM),Capture.HK 開發了 Studio 掃描儀、專利硬件和軟件,以實現兼具高品質、經濟實惠且具成本效益的數碼化項目:
▪️8 重光影消除技術:無須從相簿中取出相片,即可達致無反光和高效的掃描技術,可直接數碼化相簿內的相片,而不必擔心會損壞相片。
▪️AI 色彩還原技術:運用 AI ,將已褪色和老化的相片,恢復至原來的鮮豔色彩。
▪️AI 相片自動裁剪及旋轉技術:精準 AI 相片邊界和方向偵測技術,可快速數碼化散裝相和整頁相簿。
▪️高級相片修復服務:修復陽光照射、浸水、發黴造成的相片損壞。
▪️AI 臉容識別和相片整理:Capture.HK 與 Google Photos 合作,可根據客戶的臉容識別整理 Google 相簿。市民可以根據數碼化相片中的人物,輕鬆整理和搜索相片。
▪️錄影帶修復:老化的錄影帶通常需要清潔和修復,當中涉及專業技術和設備。無論是常見的 VHS、mini-DV 或 High-8,抑或較為罕見的六十年代電影膠片,Capture.HK 皆可提供相應的數碼化服務。
Jason 又提到,儘管不少 AI 軟件已能做到為照片去黃兼調高色彩對比度,但色彩較假。Capture.HK 的色彩還原技術結合多年的大數據訓練,可準確復原不同年代照片的色彩,避免過度鮮明或失真的現象,效果自然逼真。
對此,郭峰表示十分認同,「當然是原汁原味好,我不喜歡造假,甚麼都 AI 的話,拍照便失去了它的意義,根本無須實地打卡了。」
▲Jason 展示與快圖美的合作方案,用戶只須到快圖美購買其舊媒體數碼化服務,入盒投寄的舊媒體將直接送到 Capture.HK 的媒體工廠處理。
數碼化的未來機遇?
雖說市場可觀,但千禧年後人們已紛紛轉投數碼相機或智能手機,如此推算,早晚不會再有實體舊照或舊錄影帶需要進行數碼化。那麼 Capture.HK 要如何持續營運?原來 Jason 早有對策。
「作為產品總監,這亦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如果有日我的東西賣不出怎麼辦?我覺得未來十多二十年是不成問題,但之後怎樣呢?其實我們也有想過。2000 年開始出智能手機,人們開始換電話,而換電話的過程中多少會有回憶的缺失。而且雲端上有許多截圖從沒整理,但那些都不是重要回憶,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方向就是做一個回憶整理的產品,透過 AI 去過濾訊號,然後抽出一些對人生有意義的回憶出來好好保存。」
企業客戶亦是商機,Capture.HK 就曾為中文大學、理工大學、演藝劇團等進行舊媒體數碼化。早前更有本地中學要求 Capture.HK 趕在開課日前,為過去一百年的畢業紀念冊(Yearbook)數碼化。這些機構歷史悠久,儲存的舊媒體數量龐大,而且有必要確保回憶能夠傳承,相信會是另一出路。不過 Jason 表示公司宗旨是透過重光回憶連繫家人和朋友,因此業務重心仍會以 2C 客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