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cm² 可儲存 3TB 比傳統 HDD 密度高百倍
【重大突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表最新研究,成功研發出一種全新的單分子磁鐵,該硬體大小與郵票相當就能儲存 3TB 容量,比現有傳統硬碟技術密度提升 100 倍。此研究成果已於《自然》(Nature)期刊發表。
單分子磁鐵(Single-Molecule Magnet,以下簡稱 SMM)是由稀土元素鐿(Dy)被兩個氮原子「幾乎直線」夾住的特殊配位,研究團隊在其中插入了帶有 π 鍵的烯烴橋基作為「分子釘」,徹底消除了 Dy 周圍的應變。這一結構最大化了軸向各向異性。
與傳統硬碟(HDD)依靠磁化碟片儲存資料的方式不同,單分子磁鐵可以作為「一個顆粒」磁鐵存在。理論上,每平方厘米可整合達 3TB 的儲存容量,接近現有 HDD 的 100 倍面密度。然而,其缺點是需要極端冷卻條件,必須在 -173℃ 下才能維持記憶能力。
儘管如此,這已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早前的單分子磁鐵需要在 -193℃ 下運作,條件更為嚴苛,幾乎無法實際應用。而今,冷卻要求已放寬至液態氮水平,使其在資料中心及超大規模雲端應用場景中變得更加現實化。研究團隊表示:「希望在 2030 年代初對第一代 SMM 驅動器進行機架級評估,未來亦希望找到能在常溫運行的元素替代 Dy 材料。無論如何,儲存技術的歷史今天無疑邁入了新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