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時 HKEPC 獲得 Cooler Master 支持,在 HKEPC 讀者群當中找出 4 位用家對其產品進行意見調查。 4 位用家提交的報告十分詳細。本文為報告詳覽, Cooler Master 更為其設計作出詳細的解答 !
較早時 HKEPC 獲得 Cooler Master 支持,在 HKEPC 讀者群當中找出 4 位用家對其產品進行意見調查。 4 位用家提交的報告十分詳細。本文為報告詳覽, Cooler Master 更為其設計作出詳細的解答 !
開始測試效能
室溫約 23-25C
比對兩平台原裝散熱及 N620 的散熱效能
以閒置及行 Hyper Pi 的模擬全速運行途中取圖
先看看 N620 的美姿
運作中 N620 的風扇發出藍光,分外型格
運作中 N620 的風扇發出藍光,分外型格
背面的也不甘示弱
( 左 ) 至於 AMD 平台上,也毫不遜色 ( 右 ) 比對原裝散熱的平平無奇下更是 N620 顯得型格
Intel 平台測試
原裝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N620 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超頻參考測試 200x19 3800MHz
原裝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N620 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AMD 平台測試
原裝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N620 散熱結果
( 左 ) Idle ( 右 ) Full Load
超頻參考測試 200x17.5 3500MHz
原裝散熱結果
N620 散熱結果
原裝 | N620 | 原裝 | N620 | 原裝 | N620 | 原裝 | N620 | |
平台 | Core i7 | Core i7 | Core i7 | Core i7 | Phenom II | Phenom II | Phenom II | Phenom II |
頻率 | 2666 | 2666 | 3800 | 3800 | 2800 | 2800 | 3500 | 3500 |
Idle | 54 | 34 | 51 | 37 | 38 | 34 | 39 | 38 |
Full | 79 | 52 | 91 | 60 | 52 | 41 | 54 | 47 |
測試結果好顯然易見,原裝散熱只適合普通地散熱,當換上 N620 後散熱效能明顯大有改善,尤以超頻後溫度控制 Intel 平台有差不多 30 度的差別, AMD 平台也有 7 度的下降,閒置時 Intel 也有十多度及 AMD 兩三度下降。至於聲噪表現由於小弟器材缺乏,未能提實際數字比較,只能口述報告,敬請見諒。
Intel 及 AMD 原裝散熱都有個共通點,於全速運作時噪音較大,可明顯聽到"呼~~~"的聲音,至於 N620 由於風扇採用靜音技術,即使是兩把風在一起運作,也於全速運作時噪音很少,你可
能要需要把耳很貼得很近才感到有聲音。
最後總結
Cooler Master 最新的 N620 散熱器整體上設計不錯,平台支援充足,全個散熱重量得宜,必要接觸 CPU 及導熱部份才使用純銅設計,令散熱整體重量得以減輕,用久了也不至令底板 CPU 部份變形。兩把 12CM 風扇作單風向氣壓設計,令機箱對流起了重要的作用,排走廢熱,不用機箱的也可帶動附近氣流令整體散熱有利但唯安裝上較為繁複,只是裝上螺絲也要用上兩款大小的螺絲批,如能統一螺絲大小並提供小巧螺絲批足夠使用,那就更好了。
底座固定板,雖然非常穩固,但必須整板底板翻轉才可裝上螺絲帽,甚為不便及設計不太貼心,如萬一需要更換 CPU ,不用機箱的才可方便更換,使用機箱的就必須把所有插卡, jumper 全部拆下,最後拆下主板才可以更換,
如能把底座螺絲帽改成能固定於固定板上,及修正為只需一次過於正面鎖上的,不至於需要拆下散熱器時底座亂跑的情況發生,那就方便使用者隨意轉換 CPU 時而不用把整部電腦所有零件拆開了。
另外小弟也發現散熱器體積較高,需要使用者使用較大的機箱才能蓋上側蓋,即大部份 MATX 箱應該不能用了,小弟也於完成測試後,裝上一普通大小的 ATX 機箱內使用,結果需要拆除側板風扇才可蓋上側蓋。小弟有一提議,如能把純銅底及鋁質鰭片之間的空間減少,應可以減低整體高度,令普通的 ATX 機箱也可使用此優良的產品
Cooler Master 今次推出的 N620 散熱器,質料優秀,散熱效能良好,整體上是值得向廣大 DIY 界推介的!最後非常感謝 HKEPC 及 Cooler Master 舉辦今次的 Cooler Master N620 散熱試玩活動,往來日子小弟也更加會繼續支持你們
祝
HKEPC 及 Cooler Master
業務蒸蒸日上
館林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