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5
電動車成未來重大商機
預估10年內成為主流車種
文: John Lam / 新聞中心
文章索引: IT要聞 IT港聞

市調機構 DRAMeXchange 表示,中國比亞迪( BYD )獲得股神巴菲特青睞投資近 1 成股權,點出電動車銳不可擋的氣勢,包括 G2 (中國及美國)也都將電動車為替代能源產業發展重點之一,預期未來居高不下的油價和日趨嚴苛的環境法規,將使電動車躋身主流車種,預估在未來的 10 年電動車可望普及,並且 開啟數百億美元商機,同時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 DRAMeXchange 預估, 2012 年電動車數量將高達 200 萬輛左右,其中鋰電池系的電動車將高達 60 萬輛。而到了 2015 年電動車數量 450 萬輛,其中鋰電池系的電動車將高達 400 萬輛以上,至 2035 年,傳統汽油引擎車可能停產,節能環保車蔚為主流。

 

就目前全球電動車的發展進程,比亞迪確實是一馬當先,決定明年起在美國銷售 5 人座全電動車 e6 ,可透過家用的插座充電約 7 至 9 個小時,希望能在美國一舉打響知名度,然後再擴大供應給其他的車款,比亞迪也打算在深圳總部附近,建立電動汽車鋰電池的第 2 條生產線。

 

除了中國的比亞迪已有電動車產品問世外,日本 TOYOTA 、 NISSAN 、 MITSUBISHI 等車廠也積極投入研發電動汽車,台灣則有裕隆集團創立的自有品牌 LEXGEN 具有生產電動車的能力,準備與東元集團合作,並獲得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力挺。

 

日本第二大車廠 Honda 也計畫數年內在美國推出全電式電池車, Honda 雖然一直持油電混合動力車才是環保節能車主力的論調,堅持全電式電動車所需電池和其他關鍵技術還不夠成熟,但在美、日競爭對手紛紛投入電動車研發, Honda 也不敢落後。

 

在中、美、日、德紛紛投入電動車發展領域,台灣在電動車的定位何在?尤其是外界質疑,以台灣的內需市場規模,加上中國車廠的激烈競爭,唯一開發電動車的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要如何獲利?或只是另一個燒錢的包袱?

 

裕隆三義廠生產的電動車 9 月將會下線,預計每 2 天生產 1 台,到年底約生產 120 台,包括納智捷的 LUXGEN7 MPV ,還有 SUV 越野休旅車和 TOBE 的小轎車等。這些車將運往中國等地,供各地車廠和未來可能合作夥伴先行試車,或在車展展出。

 

事實上,納智捷第一輛休旅車 LUXGEN7 MPV 開發的同時,就同步進行電動車型的研發,並在去年完成各項開發與測試,隨時可以量產,而且它的規格和標準都是全球同等級電動車最高的。

 

業界認為,在美國總統歐巴馬提供 24 億美元補貼電動車,中國更在 13 個城市補助 1 年 1000 輛電動車的政策後,在政策的大幅扶助下,可預見電動車未來的商機無限,電動車和帶動的相關零件產業產值,也將遠大傳統汽車廠。

 

Car Layou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