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欠奉 iPad平板電腦現真身
近月來 Apple 即將推出平板電腦的消息甚囂塵上, Apple 最終在 27 日發佈有關產品,但產品的名稱並非一般預測中的 iSlate ,而是更為簡單的 iPad , Apple 搶先在其他大廠出手之前推出平板電腦,未知又能否再續 iPod 、 iPhone 一路高歌猛進的神話。
先說說 iPad 這個名字,雖說市場一般預期 Apple 會以 iSlate 、 iTablet 一類的名字推出平板電腦產品,可是 Slate 一方面有「石板」之意,或令人有笨重的聯想,加上 Slate 及 Tablet 跟 「 i 」字組合後更加會有三個音節,不論是讀音或字的本身都未夠簡單,與 Apple 走的簡潔風有差,不予採用亦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回顧 Apple 近年大買硬體產品 iPod 、 iPhone ,即可發現它們均以 i + P 字頭 的單音節字命名,而銷情不佳的產品卻是 Apple TV 這個四音節名字,未知是否亦跟 Apple 以 iPad 命名平板電腦產品有一定關係?
硬件規格不俗 欠缺繁體中文界面
閒話少說,今次推出的 iPad 擁有一個 9.7 吋, 178 ° 可視角度、解析度達 1,024 x 768 的 屏幕,其重量為 1.5 磅,厚 0.5 吋,電池續航力更可達 10 小時;處理器則是採用自家的 Apple A4 1GHz ,而儲存容量分別有 16GB 、 32GB 及 64GB 三種可供選擇,整體硬件規格不俗;至於文字輸入方面,雖然 Steve Job 在發佈會上表示, iPad 的虛擬鍵盤輸入體驗極佳,但 Apple 方面亦會推出一款備有全面積鍵盤的底座,相信可切合需大量輸入文字用家的需求。
(圖左) iPad 的正面、背面、側面照 (圖右) iPad 備有的一個全面積鍵盤的底座可供選購
至於無線網絡連接方面,所有 iPad 均支援 802.11n WiFi 、 Bluetooth 2.1 with EDR (可連接 Apple 自家無線鍵盤、耳機),另外亦會推出內建 3G 模組的 iPad , 規格、儲存容量與只有 WiFi 的 iPad 無異,以適合不同的用戶需求;大概因為採用了高達 1GHz 處理器的關係,現場展示 iPad 讀取、處理網頁的速度極佳,瀏覽網頁的過程相當順暢,相信在上網方面能為用家帶來比 iPhone 更佳的上網體驗。
由於 iPad 並沒有配備攝像鏡頭,故無法進行拍照、攝錄等操作,加上其操作系統採用了 iPhone OS 3.2 ,而不是另外開發的系統,故此 iPhone 、 iPod Touch 的缺乏多工操作、不支援 Flash 等缺點亦存在於 iPad 之上;需要留意的是,根據官方消息指出, iPad 將沒有繁體中文界面,甚至連繁體中文也將無法輸入,相信令不少港、台買家卻步。
iPad 除底座外,亦有一個保護殼,讓用家可以以直立、傾斜等不同方式放置,方便用家在不同場合使用
驚喜欠奉 iPad 只是放大版 iPhone ?
有人指 iPad 只是一台放大版 iPhone (或 iPod Touch ),在硬體及操作界面上並無新意,從而認為 iPad 的吸引力有限,但筆者對此類意見不敢苟同;毫無疑問 iPad 的外觀及界面均與 iPhone 、 iPod Touch 一脈相承,但外觀及界面上的保守亦相等於保留了一定的用戶習慣,從而建立出一種 Apple 專屬的風格。
要知道一隻產品創新與否並不是用家選購的理由,每年市場推出的各式稀奇古怪產品不知凡幾,當中更至並不乏創新無限的產品,但成功大賣又有多少呢? 全因創新並不等同於好用、切合買家的需求,全因重大的創新亦意味着巨大的風險;細心的用家或許發覺其實 iPod 、 iPhone 創新之處並不多,它們的成功在於品牌、營銷手法、以至相關的配套( iTune 、 App Store ),沒有這些的話, iPod 、 iPhone 其實亦不過一台普通的音樂播放器、電話,所以 Apple 與其冒險推出一件「創新」的產品,不若走在 iPod 、 iPhone 成功的路上來得好。
或許我們需要從市場區隔及定位的角度去看待 iPad 的推出,其實 iPad 並不會直接與 Apple 自家的 iPod 、 iPhone 甚至 MacBook 形成競爭,因為按照 Apple 一向的行銷風格,他們的產品都是貴精不貴多,進而希望用家買了他們家一件產品,又會買另一件,以形成一條長長的產品線。
就 iPad 的規格、產品網頁,以及發佈會上的內容來看,筆者認為 iPad 或定位於一台多媒體閱讀器。在官方的產品介紹列出了的 14 個項目中,就有多達 11 個純閱讀以閱讀為主的功能,包括: Safari 、 Mail 、 Photos 、 Video 、 YouTube 、 iTunes 、 iBooks 、 Maps 、 Notes 、 Calendar 、 Contacts ,囊括了網頁、電郵、影片、相片等多方面的瀏覽功能;加上 iPad 加上標準底座的後,令人很容易聯想到日漸流行的電子相框,或者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 Apple 方面的想法。
值得關注的是, Apple 特別列出了 iBooks 這個項目,因為 Apple 在不單在網頁上指出 iPad 的優點:高清、色彩豐富,更於發佈會的現場展示出 Amazon Kindle 的單調畫面,此舉不難令人想到 Apple 要挾 App Store 成功的購買模式,在傳統媒體向數字媒體過渡的時間,搶佔電子書刊銷售、閱讀的市場。不過 iPad 緃使能在歐美地區擊敗 Kindle ,基於種種的原因購買、閱讀電子書刊於亞洲地區仍不普及,故 iBooks 應難以在亞洲地區取得成功。
另外,由於 iPad 擁有高速處理器、大面積屏幕,可以為開發人員帶來更大的發揮空間,在發佈會的現場即展示了 EA 的 Need For Speed 遊戲,畫面及效能均十分出色,相信 iPad 在閱讀之外,也可以為用家帶來一個更出色的遊戲娛樂平台。
16GB | 32GB | 64GB | |
Wi-Fi | US$499 | US$599 | US$699 |
Wi-Fi + 3G | US$629 | US$729 | US$829 |
結語
iPad 或許要令不少視之為電腦(尤其是 Netbook )替代品的用家失望,但若從 Apple 的方角來看, iPad 無疑能豐富其產品線,並有助其涉足電子書刊的市場,填補了 iPhone 與 MacBook 之間的空缺,走進用家數碼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許有朝一日 Apple 的忠實擁 會用擁有一台 iPod 聽音樂、用 iPad 來閱讀書刊、文件、電郵、電影,以 MacBook / iMac 工作,並透過 Airport Extreme 連接互聯網,來用 iTune 購買各種影片、音樂、軟件,整個場面單是想一想就覺得非常可怕。
所以 iPad 或許不夠完美,但只要 Apple 方面能夠把握着 iPod 、 iPhone 帶來的聲望,或者真的可以在某在領域闖出一條光明大路。至於亞洲地區用家反應冷淡,認為 iPad 功能一般,不過是一台放大版 iPhone (或 iPod Touch )的原因,就要歸咎於 Apple 本身是一家美國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