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 A 合併威力開始顯現, AMD 將於 7 月初正式發佈全新主流級至中階 Desktop 平台 APU 處理器,基於全新 32nm SOI 制程「 Llano 」微架構,採用全新 Socket FM1 處理器接口,最高可配置 4 個 x86 處理器及最高達 400 個 SP 的 GPU Core ,究竟全新「 Llano 」微架構處理器效能,能否力壓 Intel 「 Sandy Bridge 」處理器成為 AMD 未來成長的最大動力。
「 Llano 」採用「 Sumo 」 GPU 微架構
AMD 明白要與 Intel 對 x86 CPU Core 性能並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在繪圖技術上卻比 Intel 優勝得多,從「 Llano 」與「 Sandy Bridge 」的電晶體佔據比例可以看到兩家在產品設計理念上的差異, Sandy Bridge 的 GPU 核心只佔整顆處理器的電晶體數目的 1/4 ,設計以 x86 運算作主導並提供一定水平的繪圖能力,但「 Llano 」的 GPU 核心卻佔上整顆晶片的電晶體約 45% ,設計是以 CPU 與 GPU 之間作出平衡並達成最平衡的使用體驗。
「 Llano 」的 GPU 微架構代號為「 Sumo 」,它是基於 Radeon HD 5500/5600 繪圖卡家族、代號「 Redwood 」的繪圖核心,內含高達 6 億 2 千 7 百萬電晶體,採用 AMD TeraScale 2 Unified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架構,支援 DirectX 11 、 Shader Model 5.0 、 Tessellation 及 OpenGL 4.1 繪圖規格,雖然並不是 AMD 最新的 GPU 微架構,但已經足以令 Intel Sandy Bridge 內建的繪圖核心抬不起頭來。
內建 Digital Display Interface 單元,可達成 DisplayPort 1.1 、 Dual-Link DVI 及 HDMI 1.4 顯示輸出端子,亦可以透過 AMD Fusion Controller Hub 內建的 RAMDAC ,提供 D-Sub 模擬訊號輸出配置,並可支援雙顯示輸出。
AMD 「 Redwood 」繪圖核心
「 Sumo 」 GPU 微架構也不是完全搬寫過紙的把「 Redwood 」完全移植過來,它針對 APU 架構作出適當的優化,當中包括 UVD 影像處理器由 UVD 2.2 版本提升至 UVD 3 ,追加了 DivX 、 Xvid 、 MPEG-4 Part 2 及 Blu-Ray 3D via MVC 規格。
針對 APU 架構記憶體控制器共享系統記憶體架構作出優化,同時為為讓 APU 處理器的 TDP 保持在合埋水平,「 Sumo 」加入了 Power Gating 功能,可以因應負載把閒置的單元停止運算以減低功耗。
「 Sumo 」 GPU 微架構也針對平行運算加速作出了優化,支援 AMD APP 平行運算加速技術,相容 Microsoft DirectCompute 11 API 及 Open CL 1.1 API ,因應 APU 獨特的系統記憶體共享特性,新增了「 Zero Copy 」及「 Pin-in-Place 」記憶體定址功能。
原理是 GPU Cores 與 CPU Cores 共享系統記憶體資源, AMD 可以把數據簡化不再需要特別拷貝一份存放在 GPU 獨佔的記憶體位置,直接存取系統記憶體中的資源,不僅能節省佔用記憶體容量,同時不再需要把資料作出同步更新亦大大節省佔用頻寬,並減低運算時所出現的延遲值。
最高 400 個 SP Unit 、 20 Texture Unit
「 SUMO 」 GPU 微架構 ( 按圖可放大 )
「 Llano 」微架構處理器分為四核心版本及雙核心版本,四核心版本的 GPU Core 代號為「 BeaverCreek 」,與「 Redwood 」一樣擁有 5 組 SIMD Arrays ,每組 SIMD Array 共有 80 個 Stream Processing Unit 、 4 個 Texture Units ,合共 400 個 Stream Processing Unit 、 20 個 Texture Units ,另擁有 2 個 Back-ends 單元合共 32 個 Z/Stencil ROP Units 及 8 個 Color ROP ,這完全是上代主流級獨立繪圖卡晶片的規格。
值得注意的是,僅有頂級的 AMD A8-3800 Series APU 產品採用完整「 BeaverCreek 」 GPU Core ,核心時脈為 600MHz ,繪圖核心命名為「 AMD Radeon HD 6550D 」。
同樣採用「 Beaver Creak 」 GPU Core ,但 AMD A6-3600 Series 及 AMD A6-3500 Series APU 產品被屏蔽了其中一組 SIMD Arrays ,僅擁有 320 個 Stream Processing Unit 、 16 個 Texture Units ,核心時脈亦降至 443MHz ,繪圖核心被命名為「 AMD Radeon HD 6530D 」。
AMD 針對雙核心晶片成本作出考量,需要在繪圖核心單元數目上作出刪減,雙核心版本的 GPU Core 代號為「 WinterPark 」,其 SIMD Arrays 簡化至 3 組合共 240 個 Stream Processing Unit 、 12 個 Texture Units ,另減至僅 1 個 Back-ends 單元合共 32 個 Z/Stencil ROP Units 及 8 個 Color ROP 。
現時已得悉 AMD A4-3400 Series 、 AMD A4-3300 APU 產品採用「 WinterPark 」 GPU Core ,其中 AMD A4-3400 的繪圖核心時脈為 600MHz , AMD A4-3300 則為 443MHz ,兩者的繪圖核心同樣被命名為「 AMD Radeon HD 6410D 」。
針對 OEM 市場的 AMD E2-3200 APU 產品同樣「 WinterPark 」 GPU Core ,但 SIMD Arrays 將屏敝至只有 2 組,合共 160 個 Stream Processing Unit 、 8 個 Texture Units ,核心時脈為「 AMD Radeon HD 6350D 」。
AMD 「 Llano 」 APU Family Graphics Specification
Model | GPU Core | SMID | SP Unit | Texture Unit | Z/Stencil ROP | Color ROP |
Radeon HD 6350D | WinterPark | 2 | 160 | 8 | 16 | 4 |
Radeon HD 6410D | WinterPark | 3 | 240 | 12 | 16 | 4 |
Radeon HD 6530D | BeaverCreek | 4 | 320 | 16 | 32 | 8 |
Radeon HD 6550D | BeaverCreek | 5 | 400 | 20 | 32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