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推出全新「 Kepler 」 GPU 微架構、採用 28nm 制程由 TSMC 代工的「 GK104 」繪圖核心作出反撃。首款型號將為「 GeForce GTX 680 」,全新 SMX's CUDA Core 數目高達 1536 個,並加入大量 Fixed Function 的 Hardware Block 以提升 Rasterization 、 Shading 、 Texturing 及 GPU Compute 效率,配合全新 GPU Boost 技術針對 TDP 與功耗作出動態超頻,究竟全新「 GeForce GTX 680 」能否力壓「 Radeon HD 7970 」,成為新一代高階繪圖卡霸主 !?
實用功能開放:全新抗鋸齒技術 TXAA
除了繪圖效能本身外, NVIDIA 亦針對各遊戲玩家的需要,為新一代 GeForce GTX 680 加入多項嶄新而又實用的功能,發佈全新的抗鋸齒技術 TXAA ,為新一代以硬體進行渲染的抗鋸齒技術,實際屬於舊有 MSAA 的加強版本,可提供較佳抗鋸齒效果之餘,亦可減低因開啟抗鋸齒而帶來的流暢度下降幅度,暫時屬於 GeForce GTX 680 獨有的抗鋸齒功能,但 NVIDIA 表示將會在稍後時間開放至其他 GeForce GTX 500 或更新的型號之上。
TXAA 暫時可分為 2 個級別: TXAA 1 及 TXAA 2 ,前者的成本僅與 2x MSAA 相近,但已可提供比 8x MSAA 為佳的抗鋸齒效果;至於 TXAA 2 的效果則更為出眾,但成本卻只與 4x MSAA 相近。由於 TXAA 需要遊戲本身支援方可開啟使用,支援 TXAA 的多款遊戲將於本年度陸續登場,雖然目前並未能測試其真正表現,但根據 NVIDIA 官方照片可見,抗鋸齒效果的確突出,值得期待。
除了全新 TXAA 抗鋸齒技術之外, NVIDIA 亦為現有的繪圖卡用戶帶來喜訊,將原本僅有個別遊戲方能對應的 FXAA 功能引入至 NVIDIA Control Panel 之內,用家可輕易開啟該功能,並為不同遊戲帶來更佳的抗鋸齒效果,提升遊戲畫面質素。
TXAA 可為影像提供較佳的抗鋸齒效果之餘,亦可減低抗鋸齒帶來的效能下降。 ( 可按圖放大 )
NVIDIA 已把 FXAA 引入至 NVIDIA Control Panel 之內,方便用家開啟。
全新 Adaptive VSync 技術
另一方面, NVIDIA 又為遊戲的實際運作流暢度作出優化,並提倡全新的 Adaptive VSync , VSync 屬於遊戲玩家常用的設定,開啟該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減低繪圖卡輸出影像在不同 fps 時所產生的過快或過慢情境,並把輸出幀數鎖定在與主流顯示螢幕相同的 60fps 。不過,繪圖卡的實際輸出影像仍會因遊戲內的不同場景而出現差異,假如實際輸出 fps 低於 60fps ,則會把 fps 直接降至 30 ,若低於 30fps 則會再降至 20fps 。
實際上,該類情況相當常見,而且在 60fps 轉換至 30fps 之時,畫面會出現明顯遲緩的跳動,大大影響遊戲的流暢度,全新的 Adaptive VSync 正好解決該問題,當開啟 Adaptive VSync 後,系統會自動偵查實際運作 fps ,高於 60 時將開啟 VSync 以鎖定 60fps 輸出幀數,如低於 60 則會自動將 VSync 關閉,並以實際輸出幀數運行,減低由 60fps 一下子降至 30fps 而出現的遲緩跳動問題,可算是相當實用。
Adaptive VSync 可解決傳統 VSync 從 60fps 驟降至 30fps 的遲緩跳動問題。
Adaptive VSync 已加入至 NVIDIA Control Panel 之內。
NVIDIA 3D Vision Surround 支援單卡三屏輸出
針對實際應用方面,現有的全線 GeForce GTX 500 系列或以前的產品因核心集成的視頻訊號問題,限制單一張繪圖卡只可輸出至最多 2 部顯示屏,要進行三屏輸出必須以 SLI 模式運行,彈性遠遜對手 AMD Eyefinity ,而為了對抗 AMD Eyefinity 技術, NVIDIA 亦為現有產品的不足而加強多屏應用的彈性。
GeForce GTX 680 繪圖卡可支援單卡利用 2 個 DVI 及 1 個 HDMI 進行三屏輸出,並以 3D Vision 的方式顯示,達成 NVIDIA 3D Vision Surround ,在毋須使用 DisplayPort 的限制下,彈性甚至比 AMD 為佳,當然用家亦可再以 DisplayPort 介面連接額外 1 部顯示屏至繪圖卡,以「 3+1 」方案組成單卡四屏輸出。
GeForce GTX 680 的多屏應用功能大大提高,只需單卡即可達成 NVIDIA 3D Vision Surround 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