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地震,梁孟松擬辭任聯席CEO、傳不解蔣尚義任命
本帖最後由 掃馬想機 於 2020-12-16 20:43 編輯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 ... 9%E4%BB%BB%E5%91%BD
https://m.mydrivers.com/newsview ... /www.mydrivers.com/
沒想到2020年底,我們又要見證一出鬧劇。
12月15日晚,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商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5份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本起事件的導火索,就是中芯宣布台積電前COO、半導體製造業巨擘蔣尚義將回歸,出任副董事長,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
行業精英的回歸似乎是好事,然而在宣布蔣尚義回歸當晚,梁孟松提出辭職的消息開始流傳,消息稱梁孟鬆對此非常不滿,在董事會投出無理由棄權票。很快中芯也針對此次人事風波做出了回應,稱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正積極核實,以後續公告為準。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梁孟松辭職信全文
梁孟鬆在辭職信中指出,此前對於這樣的人事變動毫不知情,認為自己不再被尊重和信任,因而提出離職。
這樣的負面消息很快影響到了資本市場。12月16日,中芯國際在A股最高跌10%,港股停牌。
梁孟松被視作這幾年中芯國際崛起的關鍵人物,這樣的重磅變動,顯然會引起行業震動。那麼,中芯到底發生了什麼?
梁孟鬆與蔣尚義的過往
作為芯片代工製造多年的領頭羊,台積電也稱得上這個行業的“黃埔軍校”。
而掌舵台積電研發的蔣尚義,在半導體行業工作已超過40年,經驗豐富,有“蔣爸”之稱,一度也被視作張忠謀的接班人之一,在台積電近10年的時間內,也一直是梁孟鬆的上司。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梁孟鬆的經歷,來自《天下雜誌》
而梁孟鬆與台積電鬧掰轉投三星,也與蔣尚義有關。
台媒《天下雜誌》記錄了這段往事,掌舵研發的蔣尚義原本計劃於2006年退休,提拔兩個研發副總,一個坑已經被輩分較高的羅唯仁預定,剩下一個位置梁孟松本來有很大希望,但最後升職的卻是與他多年激烈競爭的同儕、現任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梁沒有升職,而是成為了成了羅唯仁的下屬。蔣尚義解釋,主要是專長使然。孫元成負責製程整合,較有全局觀,本來就較適合當副總級主管。梁孟鬆的技術能力則較精深、但也較窄。
梁孟松之所以離開台積電,顯然不是因為錢,其在台積電的薪酬非常高,平均年所得超過3600萬元新台幣,更多地還是前景與工作本身。在後來被起訴出庭時,梁孟松認為自己在台積電受到降職、邊緣化,甚至“被欺騙、被侮辱”。
離開台積電後,把FinFET工藝這一自己的強項帶到了三星,短短兩年時間,就把三星的芯片製造工藝抬升到了主流水平,至今三星仍是少數集設計製造為一體的芯片企業。
由於有競業協議的關係,梁孟松其實是不能為三星工作的,他也是以大學講師的身份“秘密”為三星工作。而發現並公開梁孟松三星工作郵箱的,正是蔣尚義。
台積電也因此以“損害營業秘密”的罪名把梁孟松訴至法庭。判決中引述里昂證券的報告稱,去年(2014年)獨拿蘋果處理器的台積電,今年因FinFET製程量產時程落後,將失去八成蘋果新增訂單,估計損失金額超過10億美元。
實際上,蔣尚義比現任CEO梁孟松還要更早加入中芯國際,2016年,離開台積電的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任職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而現任CEO梁孟松則是在2017年加入。
到2019年6月14日,中芯發佈公告稱,蔣尚義博士(“蔣博士”)已通知董事會,基於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於股東周年大會上膺選連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將於股東周年大會上退任為董事,同時將不再擔任公司薪酬委員會的成員。
隨後,蔣尚義赴武漢弘芯出任首席執行官,一年後,弘芯爛尾,11月17日,蔣尚義也宣布因個人原因,已在2020年6月辭去武漢弘芯的董事、總經理、首席執行官等一切職務,武漢弘芯也接受了蔣尚義的辭呈。
蔣尚義自1997年就在台積電工作,2013年退休,算是功成身退,與台積電是“和平分手”,而梁孟松至今仍與台積電交惡。
梁孟松曾公開表示,自己來到中芯國際不是為了名和利,加盟時的年薪為20萬美元。中芯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20萬美金現在招個資深VP都不夠,主要還是樑和中芯有著共同的夢想或目標,希望繼續在產業裡發展下去,中芯也能夠提供更大的空間。
作為對比,中芯的公告中蔣尚義將可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計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副董事長的職位也要比梁更高。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不過,梁孟鬆的股票激勵很高,2020年5月中芯向8位高管授予價值1700多萬港元的股權獎勵,梁孟鬆與董事長周子學獲授約65.91萬份購股權,為其中最高。
對於此次回歸,問芯Voice的報導中提到,蔣尚義是收到了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邀請,他表示自己對半導體還有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與晶片組,認為在中芯國際要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如果事情確如梁孟鬆的辭職信中所說,蔣的加入直到最後一刻才被告知,那麼中芯的處理方式無疑是欠妥的,不論是從程序上,還是情理上。而蔣對於梁來說,既是昔日恩師,也是“高發”自己的人,感情想必也是非常複雜。
中芯急需回到正軌
風波不止於蔣尚義。台媒《DIGITIMES》還在報導中稱,梁孟鬆與另一名聯合CEO趙海軍在共事的幾年內也傳出過不和的消息,消息人士稱兩位聯合CEO在公開場合幾乎沒有言語交流。《天下雜誌》中也提到“關於梁孟松個性自負、不善合作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
梁孟鬆對於中芯國際的貢獻,有目共睹。2017年4月,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彼時中芯的市值只有300億人民幣,接下來的幾年,接連攻破45nm、28nm到14nm等多個關鍵節點,如今中芯的市值已經超過4000億元。
梁在辭職信中也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梁孟松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有接近中芯國際的人士表示,梁孟松確實幾乎把中芯國際當成了家,從不請假,他甚至在一個房間裡準備了床鋪。
如果梁孟松離開,對於這個近兩年飛速發展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外部環境顯然並不樂觀,美國國防部12月3日將中芯國際列入“中國軍方企業”(Chinesemilitarycompanies)名單,開始逐漸升級限令,中芯面臨卡脖子風險。同時,中芯也在面臨各種訴訟,也失去了華為這個大客戶。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實際上,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並不算晚,但之所以中芯在近些年才逐漸冒頭,就是因為早期太多的精力被台積電的專利官司、內耗牽扯,甚至類似的內部矛盾都不是第一起了。2011年時任中芯CEO的王寧國與CTO楊士寧,就公開鬧不合,最終王寧國失勢敗走,楊士寧也相繼離開。
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業務層面受到的打擊是巨大的,首當其衝的是先進製程。有消息稱,中芯接下來的目標是重建成熟製程,提高國產供應的比例。
在強調內外雙循環,從國家到企業,都開始在芯片製造商大力投入,中芯國際的舞台應該是很大的。中芯已經成長為中國芯片代工領頭羊,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佔總市場份額4.5%。
外界可能不會想到,阻礙中芯邁向更高目標的,可能不是美國製裁,而是內部問題。想爆發向外的戰鬥力,就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團隊架構,要知道,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中芯國際,急需回到正軌。
難怪喺台積電咁多年都上唔到位。可能真係太天真。
佢歷史科一定係唔合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