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j1708 於 2019-5-29 22:26 編輯
如果量產起來,電車成本理應平過油車。電車成本最貴是電池,其次是高壓電變器。
問題是,現今電池性價比及其折舊率算起來,不值得如此高售價。
另一問題,電子組件最怕熱。相反,機械組件卻喜迎熱力。
車主都明白一個道理:越少電子元素,架車越耐用少維修。
諗下,一副引擎,常見壞件是點火線/火咀(<<電相關,但不是電子,可能一世都唔壞)、其次是打南磨/皮帶(亦可能一世都唔壞)。
一副波箱,出問題的元件都係 senor (電子野)。極力子雖然會壞,但實際叫做損枆,原理迫皮一樣,你唔糟質佢其實很耐用。
以上的壞品,不是大型機械,只是濕星野,維修更換當然是有限錢,很平。
電子野,你愛惜用,也會隨機性壞、不知何故過熱、又或濕氣重致壞。正如電門、電鏡、電窗、燈、雷達、等等。就像你隻hard disk / ram 一樣,話壞就壞。
電動車,唔知有多少個電子元件,但一定比油車多很多,要放長雙眼睇清楚,機場第一代leaf有版你睇。
汽油車,最多常見壞乜?壞水電囉,一句講晒,電作怪。
如果有朝一日,電車各個零件模組化、通用化、副廠化,好似電腦砌機咁,件多易換,加上電子/電器件有一天生優勢:體積相對細/重量輕;不似油車每件驅動機械都很笨重,到時,真係電動車的天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