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內地人建議香港應使用左軚車,讓右軚車逐步駛離香港

初來乍到香港的各地遊客,尤其是近年日益紅火的內地「自由行」旅客,必定對香港獨具特色的交通係統好奇、新鮮。除了在港島主要街道叮噹作響、古色古香、百年歷史的有軌電車,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見到、頗具歐式風韻的雙層巴士,以及穿梭往來於維多利亞港灣、寬敞通透木結構渡海小輪,相信用心觀察的遊客必然還會發現,香港這個大都市交通運輸工具和道路交通規則的奇特之處。的確,跟內地甚至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不同,香港的汽車,駕駛位都在前排右邊,與之相適應,行車是靠左行駛的。這種現象,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已經習慣成自然,見怪不怪,並將之稱為「右車」,以此與那些常見的方向盤在左邊位置、靠右行駛的汽車區分。

香港沒理由不隨大流

香港開埠百多年,何時開始有汽車、有道路,未見有詳細史料記載。不過,以香港一直以來貿易港的地位,這樣的一段歷史,相信時間已相當久遠。香港道路規則和交通工具的奇特,源於殖民管治時代的英國。英國人從自己的家鄉,按照當地習慣,把那一套當初可能是非常先進的規則和交通工具,帶到當時並不發達的香港,於是香港的交通規則和交通工具就此按部就班地發展起來。現在,縱橫交錯的市區街道,連接社區的道路,以及跨境的人貨運輸通道,蜘蛛網般連接香港的每一個角落,就像是東方之珠的血脈、亞洲最發達經濟體內的神經線,令人眼花繚亂。

對目前這種「右車」現象,許多人不以為然,甚至一些來港不久的內地新移民司機也認為,雖然不習慣但只要多加留意,應付這種「特別」不成問題。有時想來也是,就像一個人習慣了左手拿筷子,因為並不妨礙別人,作為一種獨特習慣,也就沒有一定要改的理由。這是順其自然。但是,香港的「右車」現象並非是左手拿筷子的問題。早就有一些熱心社會事務的人士,提出改變這種現象的要求,呼聲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後這段時間曾有過一個高潮,後來不了了之,又沉寂下來。問題關鍵在於:不為則事小,為之則事大。若要改變現狀,將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不僅花錢數量難以預計,似乎也沒有一個好的切入點,即所謂無從談起。何故自找麻煩,故不願為之。

提出改變現狀者的聲音雖不大,缺乏分量,未形成社會共識,所有的議論也只是曇花一現,難獲絕大多數人認同,但道理確是十分淺顯真切的。主要理由包括:其一,作為殖民主義者的遺留,「右車」在國際上已經日漸稀少。連老牌殖民主義的英國都已經「改斜歸正」,採用國際通行的規則,方向盤在左側,車輛靠右行駛,趕上了國際潮流,香港這個亞洲的東方之珠,沒有理由不隨大流。其二,在「右車」逐漸稀少的大背景下,方向盤在右邊的汽車,不免要有一些特別的製造工序,不僅複雜化,而且價格也比其他汽車在相同條件下要貴一些。其三,香港與內地的往來,在香港回歸祖國後日益密切,兩地的交通連接和往返兩地的運輸工具越來越多,故此有必要改變現狀,以適應這一發展變化的大環境,為兩地往來民眾,尤其是駕車人士提供方便和更加安全的保障。

歷史上曾有過「車同軌」

其實,在經濟交往頻繁地區,追求道路交通的一致,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期待。這是一個普遍規律。歷史上記載,秦始皇在統一中原之後,進行一系列變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有「書同文,車同軌」。所謂「車同軌」,就是要結束統一前列國向來沒有統一交通制度的狀況,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秦始皇的做法,自然不免有強調秦強權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在當時的生産力條件下,社會發展也有這方面的迫切需要。今天,在全世界交通已經四通八達的情況下,香港的「右車」問題當然沒有政治方面的疑慮,作為一種歷史遺留,甚至可以當成一種獨特景觀,令遊人好奇。但其經濟方面因素就不能不考慮。


內地與香港的經濟日益融合,香港發展已經被國家納入「十二五」規劃,兩地往來頻繁,與臨近深圳市的協作甚至令兩地一小時生活圈成為可能,兩地同城化已經從概念變為現實。在此背景下,兩地在數年後建成高速鐵路的同時,陸路交通往來的頻密自然不言而喻。目前,除跨境運輸的大貨車外,可在粵港兩地行駛的私家車越來越多。最近有專家呼籲兩地應盡快啟動香港私家車進內地的一次入境安排。顯而易見,香港車輛往內地行駛的限制逐步開放,已經是一個可以遇見的趨勢,而內地來港的客貨車,在數量上和次數上相信也會不斷增加。就此而言,香港改變現行的「右車」狀況,放棄舊習慣,修改道路交通規則,已經是車到山前的事情了,不能再順其自然。
由外向內分區段推行
其實,改變香港現行道路交通規則和將「右車」改為「左車」,並不是一個難有切入點的複雜事項。就目前狀況而言,在道路規則修改上,可以由外向內,分區段逐步推行。可以先在邊境交界地區和臨近內地的地區,如落馬洲、上水等先行,然後由市郊逐步向市區推進。在車輛處理上,可以從現在起,逐步允許「左車」在港行駛,並適當限制新增加「右車」數量,使「右車」逐步減少,直至最終完全消失。當然這是一個需時漫長的過程,最少十年、二十年功夫,不過效果是可以預見的,且因為過程較長,也無須集中花費一大筆開支。
總之,只要肯走出第一步,積累了經驗,逐步展開,讓「右車」逐步駛離香港,最終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來源:http://www.takungpao.com/tkptop/2011-02-07/535934-2.html
 
 
大陸人真係好想香港快D同化.....

道路設計已經不可行。

TOP

世上的確有左右軚改變的例子,所以唔會話唔可行。我自己當然唔同意轉,但50年不變,宜家只剩下35年,大家好自為之

TOP

我印象中好似有個國家一個夜晚由右邊左....有冇師兄知係邊一個國家?

TOP

如果要改, 港鐵同電車第一時間反對
輕鐵同電車要改曬D路軌同車站要好大成本

TOP

本帖最後由 Steven 於 2012-2-6 22:03 編輯

我讚成放寬(左車)
咁大家就有多d車款玩

TOP

回復 1# JT2106


    蝗蟲即係蝗蟲,死性不改

乜都跟內地,咁佢地為乜落黎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嘩, 咁小巴,大巴度門又改  

TOP

簡體字得大6用,佢地應改斜歸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