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短期內依然有一段距離
近年中國在研發技術上不斷成長,希望能夠追得上外國廠商的步伐,例如在記憶體領域方面,已成為全球輸出1/5記憶體的國家,儘管分析人士對中國記憶體產業的入局看好,Samsung 近日接受韓國雜誌 “Investor” 訪問時稱,對於中國晶片製造商崛起並不擔心。
就利潤而言,韓國公司 Samsung 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其次是美國公司Intel,但中國半導體市場正在蓬勃發展,2017年,華為子公司海思半導體盈利估計為 260億人民幣(約合38.7億美元)。中國在DRAM和NAND Flash 方面亦正在成長,紫光儲存更已經拿出了DDR3成品,早前更有消息指將會為Intel 旗下的SSD提供核心資源。
但這是否令 Samsung 擔心?根據 Samsung 設備解決方案部門負責人 Kim Ki-nam 的說法,「完全沒有」。
Kim Ki-nam 先生說: “中國公司正在大量投資幾乎所有類型的半導體,包括儲存晶片,但該領域的技術門檻相對其他行業要高。”他續說:“克服這些困難需要的是大型的短期投資,三星將全力以赴,繼續在該領域領先。”
同時,中國智能手機製造業增長驚人,導致 Samsung 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降至單位數。在討論這個統計數字時,Kim Ki-nam先生回覆說:“對中國市場份額下降,我必須要向股東深表歉意。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來看看這些措施是如何實現的。此外,中國的市場比韓國複雜得多,Samsung 正在嘗試不同的方法,最新上市的旗艦產品Galaxy Note 8和 Galaxy S9 將會幫助我們提升了近幾個月的市場份額。“
無論 Samsung 是否願意承認,中國都是智能手機市場的全球巨頭,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當中中國佔了三個位置,尤其是華為,自2015年增加了其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它可能潛在地超越 Samsung 的龍頭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已經接管了三星在印度的領先地位。
儘管海思半導體在半導體晶片生產方面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事實證明它正在持續發現之中,對於未來,Kim Ki-nam 強調,Sasmung 會不遺餘力地保持自己的領導地位。具體措施包括,二代 10nm DRAM 工廠的擴建增產,規劃中的三代 10nm DRAM 產線和第六代 NAND 閃存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