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韓系廠商 DRAM產業形成三大陣營
已申請破產保護的日系記憶體廠商 Elpida 早前接受競購,並於 8 日宣佈其第二輪競標結果,將正式併入美系廠商 Micron 體系並成為策略夥伴,據市場調查機構 DRAMeXchange 指出, Micron 總注資金額可望達到 3,000 億日圓,同時亦有指 Micron 承諾保留 Eplida 廣島工廠和員工。經過是次購併後, DRAM 產業將形成三大陣營,並力抗兩大韓系廠商獨大形勢。
在 Elpida 申請破產保護後, Elpida 為求解決財政困難除了向政府尋求協助外,更對外尋求購併,同時,市上亦早已流傳 Micron 有意購併,而且在 Hynix 於上週宣佈放棄對 Eplida 進行購併後, Micron 購併 Elpida 更是大為樂觀,最終亦不負眾望。
據 DRAMeXchange 分析指出,韓系廠商 Samsung 和 Hynix 一直在記憶體市場中獨大,兩者更合共取得整體市場的近 70% 市佔,而 Elpida 和 Micron 在第三、四位競爭激烈,其中在最新一季的 DRAM 營收報告顯示, Elpida 和 Micron 市佔率分別為 12.4% 和 11.6% ,但距離第二位的 Hynix 仍有一定差距 (23.9%) 。
經過是次購併後,泛美光集團可望憑藉, Elpida 和 Micron 兩者的市佔率一躍跳升至 24% ,並超越 23.9% 市佔率的 Hynix ,成為僅次 Samung 的記憶體品牌廠, DRAM 產業於今年將形成三大陣營,並可望正式走向寡頭壟斷市場,有助於 DRAM 顆粒價格逐步走回正軌,以減少廠商削價競爭的局面。
隨著 Micron 整併 Elpida 後,泛美光集團將集結台美日三方 DRAM 廠的產能,可望進一步力抗韓系廠商,而且市場在標準型記憶體甚至於行動式記憶體等亦不需要過度仰賴韓系廠商。同時,在技術轉進方面,由於 Elpida 在標準型記憶體及行動式記憶體上可力逼韓系廠商,其中 25nm 製程目前已在試產,子公司瑞晶亦於第三季試產 25nm 製程,加上 Elpida 首季的行動式記憶體營收表現理想,而 Micron 則在快閃記憶體和伺服器記憶體上表現強勁,在標準型記憶體及伺服器記憶體與一線 PC-OEM 維持長期良好的配合關係,兩者結合更是令泛美光集團如虎添翼。
除了在 DRAM 產能能夠進一步的整併外,更可有效率地進行產品別調節以改善標準型記憶體長期供過於求的劣勢,透過 Elpida 優秀的行動式記憶體產品,可望與 Micron 的快閃記憶體結合於多晶片封裝 (Multi-Chip Package, MCP) 產品,在中低階主流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搶佔更高的滲透率,同時成本結構與獲利能力皆可望大幅提升。
同時, DRAMeXchange 亦指出兩者結合更有利於台灣 DRAM 廠發展,如南科及華亞科如能採用 Elpida 技術,將有機會加快轉入先進 25nm 製程,配合台系廠優異的生產能力將產品迅速導入量產,將成本結構迅速降低,假如三方合作得宜,除了營收有機會可以穩坐全球 DRAM 產業第二名的位置外,預期月產能將高過 40 萬片,並佔下全球 DRAM 產能的 40% ,成為新的第三勢力,令 DRAM 產業將進入三強鼎立的市場格局。